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四十万台“战车”投入麦收会战(图)【2】

2013年05月31日08:2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近日,一场动用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的“三夏”麦收战役,已经从河南省南阳市拉开帷幕。这是一场运动战,北方麦收南起河南,北到黑龙江,纵横6000多里,由南至北,层层展开。这是一场持久战,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将从5月起,驰骋在华夏大地的麦田中,历时近3个月,才能全面完成。

  收获

  5月27日河南确山县王庄村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王天定摄

 据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介绍,今年全国夏粮面积达4.15亿亩,比去年增加70多万亩。目前冬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入春后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关键生育期出现几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利于作物生产发育和产量形成。

  “我种了一亩半小麦,以前每年几个人割割、拉拉、打打,得三四天时间才能把小麦收完。今年用收割机收,四五十分钟就全部收割完毕。”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黄楝村村民王恒开心地说。  

  原来,南召县地处山区,地块小,沟坎多,收割机下不了田,过去收麦都靠人工。去年,南召县政府积极组织农机部门,结合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引进适合山区的小型收割机。南召县的收割机机车师傅姚公武在麦收时干得特别起劲,他介绍说:“我们都是连明彻夜地干,一天能割四五十亩地。”

  机械化收割不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一个农户从收麦到播种一般只需两三个小时,小麦主产区县域内的收割时间由半个月缩短为一周左右。

  据统计,今年麦收全国将会有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车队5月底进驻河南省割麦,6月中上旬前往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区,7月份会前往东北。

  那么,这些收割机都由谁来管理?他们如何跨区作业?

  为此,我们拨通了山东省青州市农民黄传友的电话,他介绍说:“机车都是个人从农机公司买的,每到麦收季节,政府会组织一部分机车前往河南、鲁西南地区进行割麦,一些个人也会结伴前往。”

  笔者了解到,国家规定现在购买农机具都有一定的补贴。村民买了之后拿着证件到银行,就可以直接获得补贴。而且油价涨了之后,现在还有了油补。具体的数额各地都不太一样,但都是按照一定比例补贴。

  对于跨区作业,山东省青州市的机车师傅李洪宾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以前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开着收割机去河南收麦,搭块毛巾,装瓶水,穿个背心,哪里有麦田,我就去哪里收。一般50元一亩,‘三夏’期间我大概能挣2-3万元。”

  据了解,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薛亮表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符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趋势越来越好,机械化作业比例不断提高。在小麦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时候,其他作物的机械化发展速度也很快,总体上朝着全程机械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汪懋华院士指出,目前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到2020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提升至70%以上,到2030年,该比例将提升至80%以上。他认为,到那时,中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