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海外版】中东“蓝线”上的中国名片【2】

2013年04月19日08: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摘要:在遥远的中东,在地中海畔,在“中东火药桶”黎巴嫩边境,有一条“蓝线”。在“蓝线”边,中国维和部队正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靓丽名片。

  2 “真正的‘和平使者’”——凭优良作风擦亮“名片”

  2012年,对于维和部队驻地日不肯村橘子园主人拉布拉辛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不过,他采摘的第一批橘子,并没送到集市出售,而是又送给了我维和部队。

  为啥?这还得从头说起。

  2006年10月27日,时任副指挥长唐尚平带领官兵到日不肯村搜排未爆弹。拉布拉辛把唐尚平拉到自家枝头挂满果子的橘子园,指着满地的子母弹焦急地说:“如果不把这些炸弹排除,今年我就白辛苦了。”

  子母弹多得让人难以置信,不仅地上到处都是,一些果树上也东一颗西一颗挂了不少。

  在果园排除未爆弹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如果就地引爆,就意味着要毁坏果树,那么,以果园为生的拉布拉辛一家将失去生活依靠。

  怎么排?唐尚平决定将子母弹移出果园后再销毁。

  为保住拉布拉辛一家的“命根子”,官兵和死神“掰起了手腕”。茂密果园里,他们弯着腰,像呵护熟睡中的婴儿一样,将一枚枚子母弹放入沙箱中。

  挂在树上的子母弹,是最难排的。在排除一枚挂在树枝顶端的子母弹时,士官李军以战友的肩膀当人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排除。

  果园里的子母弹排完后,拉布拉辛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摘了一大筐橘子,硬往官兵怀里塞。自那以后,每年橘子收获时,他都要挑最好的送给这群为当地百姓甘于冒生命危险的“最可爱的人”。

  在辛尼亚村,还有一条“中国路”。2007年6月,应当地政府请求,官兵帮助村民修建一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

  一直跟随官兵修路、担任翻译的联合国当地雇员夏冰发现,中国维和官兵天不见亮就开工,到了傍晚还不收工。

  一个月后,路如期修成。当地群众欢呼雀跃,在路边立了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刻上“中国路”三个大字。

  在黎巴嫩人民眼里,中国维和官兵不仅工作踏实、能吃苦,还格外礼貌友善。易布拉罕的家在部队营区附近,每次官兵外出执行任务,车队都要从他家门口经过。他说:“中国维和部队的车队不超车、不抢道,途经居民区不随意鸣笛,官兵从不将枪口对着我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