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一个多月了,一些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改没改?传达室这个小小的“窗口”折射出什么?记者前往财政部、住建部、卫生部、教育部等十多个部委传达室探访。 |
服务效果好不好?
最高人民检察院位于东城区北河沿大街。传达室里窗明几净,东西通透。值班员是个衣着整洁、干净利落的小伙子,一声“您好”让人感觉不错。征得同意后,记者以等人为由,在凳子上坐下。
刚坐定,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走进来。“师傅,我找秦处长。”
“全名叫什么?座机号多少?”值班员一边问话,一边摘起电话。
“哦,光知道是姓秦的。”来客说,“我有他手机号。”
“要不您给他打个手机联系一下?”值班员说。
“师傅,我手机只剩下半格电,马上就要关机了。”来客答。
“稍等。”值班员帮忙接通手机,确认了来客身份。
“秦处长在,您进门往右再往前走那个楼。”值班员一边说,一边用手势比划着路线。
1月6日15时,还没登上住建部大门前的台阶,记者就被保安拦了下来,问清来找谁后,保安向对讲机说了句“进来两个,找人”,便示意记者可以进去。
进入大门,发现里面还有一扇门由另一名保安“镇守”。两道门之间是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前厅,左手边是一个来客登记窗口,记者就在这个没有暖气的狭小空间内等待核实身份。
正在这时,台阶下一位想要进住建部的老大爷被保安拦下。经记者询问得知,老大爷姓蒋,今年74岁,来自新疆,想找住建部解释一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一项条款,无奈根本进不去门。
在记者提醒下,老大爷找到了住建部信访接待室。接待人员隔着防护栏用“超高音”喇叭说了句“国务院条例我们无权解释”后就不再理他。
“当地让我来北京问,信访局说来这里问,接下来我还能去哪里问?”老大爷一脸茫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