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实施一个多月了,一些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改没改?传达室这个小小的“窗口”折射出什么?记者前往财政部、住建部、卫生部、教育部等十多个部委传达室探访。 |
服务态度怎么样?
1月7日14时,记者走进教育部传达室时,正碰上女值班员与一名男性来客说话。来客看上去50多岁,头发有些花白。
“您看能帮我再联系一下吗?”来客有些着急。
“不行,您自个儿……”女值班员身子往值班皮椅上一靠,拿起手机旁若无人看起来。
来客无奈,掉头离开。
紧接着,一个穿军绿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进门。“您好,留学服务中心在哪里?”
“那儿。”女值班员隔着玻璃一指空调机旁边的公告栏,身子却没有离开椅背。
公告栏上张贴着几张不同内容的纸,中年男子耐心看了一会儿才找到答案。
财政部传达室内,人来人往。墙上挂着传达室服务标准、岗位职责、登记流程等。工作人员衣着统一,服务规范。室内不仅设有座位供来访者休息,有详细的机关平面图供参阅,还设有红色的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举报箱。
“如果我有问题要反映,只知道哪个司,不知道具体找谁,你们负责传达吗?”记者问值班员。
值班员微笑作答:“我们给你这个司的电话,你可以问问。他们同意了,你登记一下,就能进去。”
探访公安部传达室,接待窗口“高”得让人印象深刻,窗台后的值班员坐着,比来访者站着还高。个子矮的还得踮起脚,才能够着窗台,在值班员的俯视下,把证件递进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