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台湾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处处出彩,大陆人其实无需妄自菲薄。 |
有些畅销书靠包装
谈到文学,会有不少人站出来反驳:台湾作家是红遍华语文坛的。从张大春、骆以军到蒋勋、 吴念真,书是畅销书,人是畅销演讲者。在一些大陆资深出版人眼里,这实实在在是高估了。出版人杨葵说道:“两岸都有好作家,好到一定程度的作家,其实水平是差不多的。所以,当舆论一定要说台湾的作家比大陆的好,那么我们才会说,有人是被高估的。”
对于这一点上海《99读书人》的编辑彭伦有他的看法。“台湾的出版业更早地跟国际接轨 ,接受了普世规律,从日本学习了使用腰封,请各界名人写推荐等营销方式,包装一个作者,他们做得非常顺手,所以出现一些名不副实的作家也是正常的。”图书编辑可以看清的事情,读者未必清楚,尤其是当“华语创作巅峰之作”这样的字眼被印在封面上,“美学大师”这样的称号被印在报纸上时。
私以为,上述的名单里张大春与骆以军是公认的好,最近备受诟病的是最畅销作家之一的蒋勋先生。不久前,江弱水将蒋勋书里的硬伤一一道出,引发读者的思考和争论。在认可“高估论”的彭伦看来,江弱水批评蒋勋之余,也让大陆文人跌份了。
大陆无需妄自菲薄
“文艺批评不需要那么嚣张的语气,踩人踩得那么彻底。蒋勋的作品有缺点,但要在大陆找一个这样的美学普及作者来包装,还是不容易──有这种气质的人太少了。他的强项在演讲,当演讲落成文字,大部分的魅力都消失了。我个人认为出版社的问题也比较大,书稿中有那么多的硬伤,为什么不修正?”作家本人也许不会参与“美学大师”这样的评语制造中,但是他将自己的书授权给数10家出版社出版,速度之快版本之多令人咋舌,在竞争的过程里,出版社难免会不断拔高拔高再拔高,双方都难辞其咎。
谈到文学,不得不再说到诚品书店。事实上,诚品与Page One、未倒闭前的光合作用这样的连锁书店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唯一的区别是台湾书籍更丰富。作为书店来说,诚品也被赋予了过多的文化意义。如果 一定要将两岸放在一起比,大陆是不缺好书店的,广州有方所,北京有万圣,南京有先锋,上海福州路的古籍书店是非常好的,在书籍的挑选上不比诚品乃至台湾几家著名的二手书店差,实在无需妄自菲薄。(袁舫/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