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湾方面
(一)1992-2008。台湾方面对于“九二共识”的认知,虽经历李登辉把“一个中国”去政治化与法律化(界定“一个中国”为“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概念)、“特殊国与国”、陈水扁的“一边一国”,但七次修宪(1991年至2005年),宪法中的两岸一中定位及追求国家统一目标却从未改变,而根据宪法增修条文第11条制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至今维持“一国两区”架构。
(二)国民党2001-2012。下野的国民党2001年修正其政策党纲,纳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2005年国共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达成两岸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三通直航,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两会恢复协商并签署了18项协议。今年1月台湾大选结果,更被视为是“九二共识”的胜选。不过,由于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不武”,每谈“一中”,必强调“各表”,又说“台湾是中华民国”、“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共同决定”,有将“中华民国”限缩在台澎金马之嫌,导致台湾民众对“两岸一中”的认同并未增强。不过,今年以年,台湾朝野政党对“一中”论述,有新的发展及突破,值得我们注意。
(三)2012年新发展。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胡吴会”上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当局依据现行法规,以“一国两区”概念处理两岸关系。
5月20日,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廿年来两岸的宪法定位就是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历经三位领导人从未改变。”
10月初,曾说高雄与厦门是“一国两市”、承认“一中宪法”的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在北京大谈“宪法共识”及“宪法各表”,强调两岸应该超越差异。
个人以为,尽管马英九依据宪法及现行法规,表明两岸为“一国两区”时,总爱强调“一国就是一个中华民国”,显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及零和博奕性,也让两岸始终在“一个中国”名号上打转,无法找到为两岸政治定位解套的途径。不过,民心是反独促统之本,扭转台湾民意及认同是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并迈向和平统一的关键所在,因此,既然“一国两区论”符合台湾现行法规,又有助增进台湾民众对两岸本属一国的认同,我们有必要藉力使力,加以研究发展导正之。至于谢长廷,虽仍不承认“九二共识”,但言必称“宪法共识”,其实就等于承认依据两岸宪法,两岸之间从1992年至今都确实有“一中共识”。
我们相信,民进党已警觉大陆政策就是他们重返执政的罩门,未来必有所转变,而靠坚持“九二共识”获得选民支持的国民党,若想维系政权,也真正为台湾人民谋福祉,就不能在两岸政策上仅仅守成或进一步退两步,而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并且及早开启政治对话,以平等协商方式解决政治分歧;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结语
2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两岸双方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关系就会平顺,如果离开此共同基础,两岸关系就一定会遭遇波折。随着两岸对“九二共识”认识的深化,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给两岸人民的实质利益,随着台湾民众终于体认“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和平发展”,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际地位的提升,2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以历史事实为根据,给“九二共识”一个确切的定义与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聚同化异,扩大互信,为巩固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为最终结束政治对,复归统一,创造条件。
(本文作者纪欣系台湾的中国统一联盟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