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新疆出土多语种历史钱币 昭示和谐民族关系

2012年10月22日08:53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一种钱币上同时出现多种文字,最多的时候出现了五种文字,这在世界钱币史上极为罕见的现象,却是地处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的新疆所特有的。10月19日至21日,第四届吐鲁番学国际研讨会暨古代钱币与丝绸高峰论坛在文物富集地吐鲁番召开,来自国内外120余位专家学者,就新疆历史钱币上多文字多形制等现象展开探讨。

新疆多语种历史钱币昭示和谐民族关系

资料图

考古成果显示,和田地区古城遗址中出台的汉佉二体钱(即和阗马钱),是目前已知新疆历史上最早的自铸钱币,圆形无孔,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且打印有马或骆驼图案及汉字和佉卢文。可见,“双语”文字货币在新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专家认为,此币具有东西方两大钱币体系的特点,是伴随着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产生的。

在这次会议上,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王霄飞介绍了吐鲁番地区古钱币的出土情况。文物考古工作者近年来对被盗、水毁、坍塌等遭到破坏的古墓葬及时进行抢救性清理,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钱币主要集中在交河沟西、巴达木、木纳尔、阿斯塔那等墓地,金银币上铸有五至七世纪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库思老二世、君士坦丁四世等形象,还出土了开元通宝、高昌吉利铜钱。

王霄飞认为,虽然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金币均为仿制品,但这个时候金币已经是一般等价物,只是相比较银币而言,金币的造价高,导致它的普及远远比不上银币。因此,其作为赏玩物而珍藏起来的用途更重一些,有的还作为佩挂的装饰品。而银钱则成为基价货币。专家推测,这些金银币非本地区铸造,从外部流入的可能性更大。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教授张铁山介绍了新疆古代钱币上的语言和文字,多语种的交汇在钱币上非常显著。

张铁山提到,汉粟二体钱是昭武九姓各国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钱币的形制,采用浇铸技术,在中亚粟特地区铸造的一种圆形方孔铜钱款式之一。其正面铸“开元通宝”汉字,背面为粟特文。

著名的新疆红钱,则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出现的。乾隆二十五年清政府在叶儿羌设立叶儿羌铸钱局铸造乾隆通宝开始,直到宣统年间库车局铸造宣统通宝背“库十”红钱止,红钱在新疆地区使用了150多年。

新疆红钱在形制上采用内地各省通用的圆形方孔制钱式样,正面用汉字,背面用满文和察合台文标注地名。

老龙票是新疆官钱总局于光绪三十四年发行的一种纸币,因纸币四周边框印有双龙戏珠图饰而得名。正面及背面均有汉文和维吾尔文。

(责编:朱晔)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