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俄道胜银行于1913年在新疆发行的纸币,因所发行纸币以黄金为单位,故一般习惯称之为金币券。票面印有汉、维、满、俄、英等5种文字。该纸币是目前已知的新疆历史钱币中文字种类较多的。
阿尔泰通用银券在北京印刷,面值有壹圆、伍圆、拾圆三种。正面有汉文,背面有满文和哈萨克文。
新疆商业银行纸币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由新疆省银行发行的纸币。正面印有汉文,背面有维吾尔文、蒙古文。
新疆银元票是国民党统治后期由新疆省当局发行的最后一种纸币。正面为汉文,背面印有维吾尔文。
新疆古称“西域”。专家们注意到,自张骞通西域后,新疆成了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几大宗教的传播之道,几大文明的荟萃之地,也是佉卢、焉耆—龟兹、粟特、梵、摩尼、于阗、突厥、回鹘、吐蕃、察合台、维吾尔、满、锡伯等语言文字的通行使用之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疆曾流行过许多古代语言文字,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种语言文字。
张铁山教授说,世界古代钱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体系,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体系。东方钱币适应于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其钱币特点是: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用于满足日常的小额交易;图饰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仅有文字;采用范铸或翻砂浇铸技术;形制为圆形方孔,体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币文多记币值、年号及地点等。
西方钱币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它适应于地中海周围古代发达的商业经济,币材多用金、银等贵金属,用于满足大宗的对外贸易需要;图饰多为人物头像或动物图案。
丝绸之路钱币实例表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借鉴和融合主要源于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次会议上,内蒙古钱币学会成员李铁生,通过部分丝路钱币形态学变化的实例,概括性地总结了伴随着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东征、西征而衍生出来的西币东进、东币西进现象的过程及影响,描述和佐证亚欧大陆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借鉴和融合。
专家们注意到,由于新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地,古代东西方两大钱币系统在此相互影响、交流,从而在图案、形制、制造技术、铭文等方面独具特色。
张铁山教授认为,新疆历史钱币上的语言和文字,语源不同,形态各异,“体现出多语言接触影响、多文字交融合璧的特点。也可看出新疆历史钱币文化的丰富性,反映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多语言和文字的彼此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专家指出,和谐的语言将大大增强良好的民族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语言反映社会现象是最直接、最快的。
专家认为,以史为鉴,“新疆历史钱币为新疆多民族语言和谐相处、平等发展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专家分析认为,新疆历史钱币上的多语文交融与合璧,可以看到多种文化的接触、碰撞和融合,相互影响,从而丰富了新疆历史钱币文化的内涵。新疆历史钱币上多语文兼用、交融与合璧,“是新疆历史上语言文字多元化、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交流的必然产物。”
多语文合璧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可以说,这些多语文合璧的新疆历史钱币不仅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而且也是新疆钱币、金融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一部新疆钱币史,就是一部新疆语言文字发展史、社会发展史、经济发展史。”
中央民族大学张铁山教授认为,新疆历史钱币不仅是研究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材料,而且对于现今新疆构建和谐的语言关系,促进良好的民族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来源:亚心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