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舌尖上的中国》戛纳电影节海报:肉似中国山水

2012年05月30日15:2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舌尖上的中国》参展戛纳电影节的海报,主要元素近看是一片腊肉远看似中国山水,充满中国韵味。
 
万万没预料到,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的风头竟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许多早已“抛弃”了电视的80后“吃货”们,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吃货指南”。非黄金档播出的一部纪录片,缘何迅速风靡全国?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电视观众后发现,人文味和市井味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该片的独特气质。从《舌尖上的中国》中,更折射了中国纪录片从“仰视”到“平视”的新趋势。
 
市井味+人文味,让它区别于以往所有美食节目
 
许多观众表示,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更多的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而《舌尖上的中国》以浓浓的生活气息和草根气息,让它在以往太多的中国美食节目中得以脱颖而出。市井味和人文味的和谐“混搭”,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最突出因素。
 
在第一部分《时间的味道》中,有网友对“虾酱奶奶”记忆犹新。片中的香港大澳岛上,一个老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产很受欢迎牌子的虾酱。对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虾酱。“时间的味道”就这样一下抓住了观众的心。正如总导演陈晓卿说的,《舌尖上的中国》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