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揭什么?

王桂全

2012年04月11日13:58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图为原书作者王夕河(右)在丁惟宁故居考察。
图为原书作者王夕河(右)在丁惟宁故居考察。

《金瓶梅》作者到底是谁?作者到底是不是浙江黄岩人蔡荣名?通过对《金瓶梅》原版文字的考证能不能证明作者另有其人?从《金瓶梅》的内容上如何考证作者的故里?《金瓶梅》的语言文化又有何特色?

最近,由潜心研究《金瓶梅》原版文字近三十年的学者王夕河先生所著的《<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一书在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通过对照原版《金瓶梅词话》,对《金瓶梅词话》里面的语言研究,不仅颠覆了此前考证的作者为浙江黄岩人蔡荣名的一大悖论,更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语言证明作者另有其人!无论是从语言文字的释疑,还是通过对其语言文字的详细解读,完全揭秘了其作者以及作者故里的千古之谜。它把人们对《金瓶梅》一书的传统认识彻底打破了,用一套全新的思路对关于《金瓶梅》的种种疑点做出了详细的考证、阐释。

参看前人对《金瓶梅》的众多解读和评点,再对照王先生的解读,完全可以读出王夕河先生著作的“闪光点”。历代“金学”评点家和研究家们,在研究《金瓶梅》的方方面面时,并没有注意到书中大量使用了古借音字和方音借字这一特有现象。他们在研究文本时,大部分人都将这类用字给误解了,因而导致了历代校本将原书文字或删或改,使本来通俗有趣得文字变得“普通化”了。今天,读者读到的《金瓶梅》各类版本,文字虽也通畅,但是已与原来的文字大相径庭,我们的读者却至今不明真相。

王夕河先生在这部六十五万字的《<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一书中,详细为我们解读了这个蒙蔽四百多年的文字之谜。由于古文字离我们相距时间久远,不说普通读者,恐怕连很多专家也已经很陌生了;又由于方音借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方言区外的读者,恐怕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方言口语。王先生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走访了众多方言区,几易其稿,最终将原版《金瓶梅》中的文字还原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真正认识了《金瓶梅》的文字原貌。

为了切实表现出王先生这部著作在语言文字上的突破,在此我特引书中关于古文字和方音误读的两个例子,来证明王夕河先生所考证出种种疑问的证据。

《金瓶梅》第二十七回,说潘金莲大闹葡萄架,有一段描写葡萄架的文字:缒缒马乳,水晶丸里浥琼浆;滚滚绿珠,金屑架中含翠幄。乃西域移来之种,隐甘泉珍玩之勞。端的四时花木衬幽葩,明月清风无价买。 “隐甘泉珍玩之勞”一句中的“勞”,我查阅过很多校本,大多数专家认为是“芳”之形误,最初我也认为“芳”字很好,但看了王先生的解读后,我不禁为他的解读拍案叫绝!

王先生认为,“勞”字实际上并不能按本字来理解,按照本字来解,是绝对读不通的。他查了众多字书,发现“樂”字除读“逆角切音岳”和“历各切音洛”外,还读“鲁刀切音勞”。如“山东樂陵”的“樂”字,山东方言中即读“勞”音,故此“勞”字实是“樂”的借音字,义也同“樂”。而“隐甘泉珍玩之勞”也就是“隐甘泉珍玩之樂”的意思。故此,上面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西域移来的葡萄品种非同一般,吃着就象饮了甘泉水,看着就如同把玩着奇珍异宝一样,其中的乐趣绝非言语所能形容!这样的解读才让人回味无穷,也一扫我多年因读不懂而造成的困惑。

如果还有人说此解读存在片面性,王先生书中还有相同的例子可互证:如第三十六回的“又到庄上犒勞做活的匠人”一句,第四十八回的“与他家犒樂匠人”一句,这两句中的“勞”与“樂”字,也属同音相借无疑。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先生的考证是证据确凿,论证充分的。

由于王先生是山东人,他对山东方音借字的理解和解读更是出奇得精彩,下面我仅引一例说明。《金瓶梅》第八十三回说,潘金莲多次和陈经济在房里幽会,被丫嬛秋菊发现并向月娘告发,因为未查到证据,月娘很生气,后面就有了吴月娘“端的走糖人儿,木头儿”这句话。初看这个“走”字,我原以为就作“行走”讲,但此解根本讲不通。查阅当今流行校本,大多数专家解读为“是”,乍看也还通顺。但看了王先生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耳目一新。原来,这个“走”字并不是本字,而是一个纯粹的山东方音借字。在山东方言中,普通话中的“做”字常读作“奏”音,与“走”同音。如“做饭”山东方言中就说“奏饭”,“做事”山东方言中就说“奏事”等。这个“走”字实际上只是借用了山东方言的读音,它的释义并没变,当还是“做”。“走糖人儿”也就同“做糖人儿”。吴月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陈经济是一个大活人,难道还像做个糖人、木头人一样,随便哪里都能掖藏起来看不见?

王先生书中通篇都是这样的例子,读起来皆有与众不同令人叫绝之处。不仅考证出作者不是浙江黄岩人蔡荣名,还以事实证明《金瓶梅》的作者为山东人,而作为对《金瓶梅》内容的解读,《<金瓶梅>原版文字揭秘》更为目前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史实论据,可以说是此书的出版极大的丰富了金学研究、金学文化,更为此后破解更多的疑问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可以说在金学史上绝对是一个罕见的进步。

王桂全

2012-3-29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