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页|

 

 

清明:文化复归与新兴

2012年04月04日08:26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传承保护清明节,一个重大意义在于传承保护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传统习俗与时代内涵兼具的清明新文化正在形成,慎终追远、文明祭祀等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被立为法定假日后,清明节确实更多地承载了人们购物、休闲、旅游等多种需求。
 
又是一年清明至。今年是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的第5年,也是其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7年。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步伐加快,清明节正在面临着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更深的碰撞和冲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这个节日,同样,清明传统节日文化也在影响着现代生活。
 
追悼与祭祀依然是主题
 
从清明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开始,中国每个城市都在描绘着一幅“新清明上河图”。
 
3月24日,北京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20家市属公墓共迎来8.8万余名市民清明祭扫。3月25日一天,上海54家经营性公墓和骨灰堂共计68.2万市民前往祭扫,双休日两天内共计123.57万市民前往祭扫……
 
在人口流动频繁的现代社会,返乡祭祖的队伍也日渐庞大。从城市回到农村,从国外回到祖国,从海峡对岸回到故乡,从港澳地区回到内地的人数每年都在呈现大规模的增长。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成为中国继春节之后的又一次人口大迁徙。
 
追掉与祭祀仍然是现代中国人过清明最重要的内容。去年清明节前,一家知名网站发起“现代人为什么要过清明节”的调查,被调查者有5.6万多人,其中有39.7%的人认为要缅怀逝去的先人,借以实现健在亲人间的团圆,28.6%认为这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保留和延续精神传统,27.2%的认为要祭奠逝去的亲人,借以反思自我生命的意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教授表示,清明节来源于节气,后来由于寒食节的融入,出现了“清明祭祖扫墓”的习俗,延续至今,这是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最大的变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的体现。不过他也指出,清明节是当代重大传统民俗节日中唯一与节气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确定的,清明在公历的日期大体固定;而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是根据月相周期(阴历)确定的,在公历的日期不固定。传承保护清明节,一个重大意义在于传承保护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这一点,当下有点忽视。
 
(责编: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