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記憶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6-09 08:20: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破禁忌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破“殼”而出 商海春作(新華社發)
“發現把作文題都串起來,是一段好暖的情話:沒有什麼不朽,我們終將生老病死。但我不想探究老規矩,隻想帶你走過那門那路那獨木橋,穿越沙漠和自由,窮村落和茫茫山頂,在空谷數繁星,在窗邊看霓虹。想如芯片一般永駐你心,做永久的房客,共譜一篇愛情劇本,記錄點滴,讓我不用站起便擁有這個世界。”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全國18套高考作文題目甫一公布,“不出所料”地引來全民熱議。在微博上,更是有網友別出心裁,把18地的作文題目串成這樣一段“情話”,得到十數萬計轉發。
每年高考,為什麼作文題目永遠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今年全國作文題,哪些有新意,哪些被“吐槽”,顯示出何種變化趨勢?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作文題目的變遷,又如何折射出變遷中的中國?
全民熱議:“北京新意”裡的突破
“大贊、狂贊”,是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微博上點評北京今年高考作文題目時用的字眼。被他盛贊的作文題目,是“老規矩”——“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傳世,勤儉持家”……這些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的“老規矩”,與今年參加高考的多數“95后”,都有一點兒“距離”。
在王旭明看來,這一題目在選材上緊扣社會現實,同時也能考察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有專家指出,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這樣的作文題目凸顯了北京的特點,在迅速發展的時代中承載了“鄉愁”。
而在自貿區建設如火如荼的上海,今年的作文題目則與“自由”有關。這道“必須穿越沙漠”的“不自由”與可以選擇道路的“自由”之間的思辨題目,取材於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著作。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溫儒敏對本報表示,北京談“規矩”、上海談“自由”,都恰當地融入了地方特色,很有新意。
溫儒敏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質量總體上有所提高,並表現出了“向理性回歸”的傾向。同時,注重邏輯和思辨的特點在今年的考題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讀書多、善思考的同學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溫儒敏說。
他舉例說,遼寧卷的“科技改變生活”,廣東卷黑白膠片和數碼照片的對比,體現出了對社會和時代的關注﹔福建卷的“空谷”、全國卷I的“山羊過獨木橋”、湖北卷“山頂的風景”等題目,則體現出材料題佔據絕大多數的大趨勢,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和發揮余地。
而在一向“文藝”的江蘇與浙江,“青春的不朽”與“門與路”的題目,與山東的“開窗看問題”一起,體現出高考作文注重考察學生思辨能力的一向趨勢。
與此相較,以安徽卷“劇本修改誰說了算”為代表的一些省份,其題目則被許多考生認為“不好寫”。對此,溫儒敏點評道:“一旦題目的指向性、規定性過強,就不利於學生打開思路。同時,如果題目脫離了學生生活的實際,要求學生們去寫他們自己沒有接觸過、經歷過的事情,就容易讓學生無話可說,隻能泛泛而論。”
北京的“新意”,還不止於題材。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在結構和形式上都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在結構上,增加了一道150字“小作文”題目﹔而在形式上,這道“小作文”則打破了“詩歌除外”的高考作文慣例。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何杰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一道“微寫作”的題目,增加了語文及寫作的應用性,同時能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進行精准的表達。而放開體裁的限制,也給了擅長詩歌寫作的同學發揮的空間。在高考這根“指揮棒”下,詩歌此次“解禁”,也被專家視為高考語文中文學性回歸的信號。
![]() |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贛鄱|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