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26 08:19: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圖片來源:百度)
(圖片來源:百度)
為配合台灣行政部門提出的“財政健全方案”,近日,台灣“立法院”三度通過《所得稅法》相關修正草案,新增“富人稅”。年綜合所得淨額逾千萬元(新台幣,下同)者,稅率由40%提高至45%,同時對股民及銀行保險業加稅。至於上班族,修正草案規定,可獲減稅,薪資、殘障特別扣除額與標准扣除額均調高。
台《聯合報》報道,“立法院”財委會召委賴士葆表示,此次加稅案受到朝野不分黨派的支持,有機會在今年的六七月實施。
一般而言,富人稅是指政府向高收入人群加收個人所得稅。調整富人稅率有望縮小貧富差距,但或許也會造成企業資金外移、沖擊台灣經濟。5月23日,有調查顯示,近九成的受訪年輕人,權衡之下,仍然贊成調高富人稅。
台灣史上最大加稅案
《聯合報》報道,島內有9000多名年所得淨額千萬元以上的富人,增收45%的“富人稅”后,加上對股利所得者與銀行、保險業增稅,當局全年淨增稅收預估增加650億元,堪稱台灣史上最大加稅案。
台官方統計顯示,島內貧富懸殊在2011年達到歷史頂點,最富有家庭比最貧困家庭的收入高出96倍。甚至有觀察家分析,近期台灣一系列反政府游行示威,很大部分是貧富懸殊種下的惡果。
歐債危機、經濟不景氣,馬英九第二個任期伊始,即表示未來稅收改革新方向是逐步落實“所得多、繳稅多”的原則。台灣的稅率不算低,只是依據現行稅制,針對富人的高稅率並沒有把富人的稅收上來。近年的稅收統計顯示,年收入淨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家庭,平均股利收入佔了63%,薪資收入僅佔23%。而作為“搖錢樹”的股票,其交易所得卻是全部免稅。因此,甚至有島內學者指出,不合理的稅制是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直接導致稅收干涸、財政吃緊,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近年來少見的大規模加稅措施,卻在“立法院”僅一個會期,就快速獲得三讀通過。此次修法被視為健全財政的重要一步。所謂開征“富人稅”,嚴格來說就是增加針對資本所得而課的稅。建立“回饋稅”制度,讓少數行業或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使多數人受益,進而成為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台灣近年一直受高額債務困擾,馬英九連任后即面對“開征富人稅”的巨大民間壓力。 2013年,台灣人均負債93萬元。“台灣從錢淹腳目(台語裡腳目指腳踝),變成了債淹腳目”。加征“富人稅”,充實公庫,至少讓民眾覺得台灣還有希望,當局也不會因債限問題而破產。
富人避稅手段花樣多
台灣“財政部長”張盛和形容,稅改草案過關是“財政史上的一大步”。他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富人都表示樂意多繳稅,並點名指出,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及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杰等企業老板都表示願意多繳稅,而且也捐贈很多,其作為令人敬佩。
借財富重分配,消弭台灣貧富差距,是台當局開征富人稅的重要原因。台灣的富人此前也並非不繳稅,開征“富人稅”是將所得稅由40%上調至45%。雖然也有不同聲音,但事實上,富人加稅,富人的呼吁也是不可忽視的促成因素。郭台銘呼吁課征富人稅,提出針對前300名富人多增加所得稅的版本。張忠謀公開表示,希望師法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富人加稅,且提出台當局應“封鎖”富人正當避稅路子。
台媒報道,島內富人避稅手法五花八門。台灣一會計師說,夫妻互相贈與豪宅,是富人間資產配置及避稅的常用方式。還有富豪為了避稅,用公司名義持有豪宅,可藏富於公司,且隻要公司董事長由父親變兒子,公司持有的豪宅也就歸於兒子,不須繳贈與稅。
台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還指出,富人節稅管道很多元,包括成立公益基金會、到維京群島設公司或把資產移到境外等,賺的錢進口袋卻享受優惠稅率。
![]() |
富人稅,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