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新加坡雲南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紙媒滾動
2014-05-26 08:19:00|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圖片來源:百度
還要在“濟貧”上下工夫
台當局希望通過稅收杠杆“請富濟貧”,普通工薪階層及特殊人群都享有小幅減稅的“小確幸”,這部分,預計全台有約700萬人受惠。馬英九指出,目前為止輿論的反應都是正面,接下來需要“財政部”與相關部會持續與公眾溝通,並獲得基層民眾支持。
不過,也有台灣財經學者認為,如果堵不住富人避稅管道,僅靠提高富人稅率,效果有限,恐怕最后隻會落入看得到、吃不到的下場。也有學者擔心,美國、法國都有因稅率過高而導致富人出逃、企業出逃的狀況,此次稅改會不會以嚇跑企業或資本為代價呢?
殷乃平建議,比較實際的做法是,將貨物稅納入考慮范疇。舉例來說,高爾夫球用具應課貨物稅,或想辦法從有錢人團體所從事的活動下手,如高級汽車除了扣奢侈稅外,貨物稅也應提高,才能建全長期的稅制。
台大副教授辛炳隆進一步指出,還應在“濟貧”上多下工夫。台當局近年希望透過補貼企業讓企業為員工加薪,實施結果就是:原3萬元的工作在政府補貼后企業僅支付2.5萬元,當局補貼的5000元變成企業的福利。另一方面,要改善民眾薪資偏低問題,除了增加工作薪資,還必須搭配民眾一定要消費的托兒、托老、教育等補助,以及公營事業掌握的油、電等價格,以平抑消費物價機制,讓低薪族即使薪資不高,也不會有太大的貧窮感。
不難看出,增收富人稅此番高調通過,承載民眾對經濟成長、社會變革等太多期待。如何把政策落到實處、顯現實效,對台當局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本報記者 李煒娜)
![]() |
富人稅,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