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8日08:32|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千夫指
畢傳國作(新華社發)
1994年4月,正值美國華盛頓櫻花綻放的季節,有一位中國科學家,為了一個渴望綻放的夢想而來。她就是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胡啟恆。胡啟恆利用此次參加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的機會,找到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負責互聯網對外合作的斯蒂芬·沃爾夫。兩人一交談,沃爾夫就笑了,他很爽快地說:“你回去就可以開通了。” 沃爾夫所說的“開通”,指的正是中國互聯網。就這樣,在得到國內高層批准后,中國於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
轉眼20年,胡啟恆已是80歲高齡,中國互聯網兩天后將迎來20歲生日。
20年裡,互聯網給人帶來太多的驚訝,爾后又迅速將驚訝變為平常。如今的我們,已不會為1997年的第一套免費電子郵件系統驚呼﹔也不會詫異於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年度人物授予“網民”﹔甚至將2008年中國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視為理所當然。
20年裡,互聯網幾乎改寫了一切——無論是政治生態、經濟脈動還是社會生活。互聯網20年的成長史,是中國深層次轉變的歷史。
“廟堂”與“鄉野”再無距離
1995年2月,一封來自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匿名檢舉信寄到了中紀委信訪室,最終將中國的“煙草大王”從高高的“紅塔山”上拉下。從三門峽市到北京,大約900公裡,這是當年從“鄉野”到“廟堂”的距離,而今天,這個距離是“零”。今年4月8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糾正“四風”監督舉報直通車,漫漫長路,變成了鼠標與鍵盤的幾下敲擊。
![]() |
(責編:夏麗娟)
網民, 網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