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4年04月18日08:32|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游子情
蔣躍新作(新華社發)
曾經的“科幻片”,如今的“肥皂劇”
早上起床用手機瀏覽新聞,通過微博參與“國事”討論﹔上班打車,嘀嘀、快的隨叫隨到﹔工作“網聊”或郵件傳遞,及時迅速﹔下班和同事團購吃飯,便宜又實惠﹔晚飯后自學充電,在線教育﹔睡覺前,QQ或微信和朋友聊聊天﹔買東西,直接上淘寶和京東﹔找工作,上趕集、獵聘或58同城﹔甚至終身大事,也可網上牽線……這種生活方式,在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的人眼裡,是科幻片裡的場景,而對今天的人來講,隻算是一部肥皂劇的劇情。
有帖子這樣描述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網民:第一次玩過的電腦至少是286﹔瀏覽過真正沒有廣告的網站和網頁﹔體味過1小時上網15元錢的滋味﹔免費的觀念根深蒂固﹔經歷過真正的網戀……
那是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階段,沒有正式的計費系統和網管系統,撥號上網還常常掉線,互聯網新聞的媒體屬性、電子郵件的新型交際形式已是大多數人對互聯網的最高想象。
在這信息高速公路推進的20年,原本的互聯網“科幻片”,已經從理想照進現實。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正深刻影響著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催生了“低頭族”、“網絡依賴綜合症”等問題。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表示,人際關系的網絡傳播往往使我們的現實交往願望和能力下降,更加樂於通過網絡交流而不是通過人與人直接的交流,其實會限制我們面對面交流的能力。
在搜狗CEO王小川看來,PC時代一天可能有兩個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手機的時代一天除了睡覺,18個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穿戴設備則可能一天24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宣告中國通信行業從3G進入了4G時代,用戶將獲得更快的訪問速度、海量數據的存取和更多新型應用的體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主任周榮庭指出,在不久的未來,極具親和力的終端、無處不在的網絡和無所不能的軟件可能會全面“接管”我們的生活。
![]() | ![]() |
(責編:夏麗娟)
網民, 網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