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27日07:44|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血拼
徐 駿作(新華社發)
馬年春節前后,在眾多一線、二線城市生活的人們,開始習慣用兩個打車應用:“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這兩個分別背靠阿裡巴巴和騰訊的打車軟件,因為出手數十億補貼乘客與司機,迅速聚攏了人氣。
面對洶涌而至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公司們以資本卡位,迅速搶灘,在新的行業布局中謀求有利位置。而人們的現實生活,則在這個人人都有手機的年代,在這個大數據的年代,發生著巨大的變革。
“這些變革背后,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在規劃、推動甚至主導,可以說,這種新思維正在重塑現實生活。”相關專家如是表示。
①打車應用“瘋狂燒錢”
家住北京東三環附近的張艾,近日從太平橋大街打了個車回家,車費共29元。她和出租司機的手機裡都裝了“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兩個打車App(手機客戶端),在分別用兩個App綁定的支付寶和微信結算后,她一合計,這次近10公裡的打車,花了自己區區4元錢,而支付寶和微信分別替她支付了13元和12元,還分別為出租司機補貼了10元。
“盡管嘀嘀打車等都表示加大了反作弊的力度,稱對有現場叫車和指定叫車等作弊行為的司機和乘客會永久封號,但現在看來,還是有漏洞可以鑽的。”張艾說。
這樣一個看似不可思議的“燒錢”行為,正在全國的幾十個城市時刻上演著。興起已兩年有余的打車軟件,因為阿裡巴巴和騰訊兩家巨頭的介入,在馬年春節后正在演化為一場支付寶和微信間的“近身肉搏戰”。
從去年12月起,在北京就可以實現手機支付寶付打車款,通過給乘客單筆最高200元的免單額度或是返還5元現金的方式,在一個月內累積了超過5萬人嘗鮮﹔今年1月上旬,“嘀嘀打車”在32個城市開通微信支付,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車費就立減10元,司機立獎10元。這一活動迅速點燃了用戶的參與熱情,一個月內,補貼總額高達4億元。
與支付寶聯合的“快的打車”毫不示弱。在其所覆蓋的全國40個城市裡,自1月21日起宣布再投入5億元,“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給乘客的獎勵升至每單10元,司機則每單獎勵15元。
![]() |
(責編:夏麗娟)
嘀嘀打車, 移動支付 ,支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