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26日08:02|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12月的北京,“三公”經費開支被嚴格細分,僅“公務接待費”一項,就細分出9種違規行為﹔
同期在內蒙古,“三公”經費支出壓縮5%、會議費、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境)費和車輛購置及運行費支出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34%、33%、40%和10%﹔
而在吉林,政務大廳的審批環節減少71個,行政審批項目平均辦理時限縮短為六、七個工作日……
可以說,雖然已進入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收官階段,各地整改成績單依舊亮眼。
“一鼓作氣做好各項收尾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一批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作出的指示。回望“第一批”,各地整改有何亮點?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批”,又有何種啟示意義?
整改效果如何
壓“三公”成果顯著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目標在於破除存在黨內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四風”。專項整改,就是刀口向內,朝著黨內存在的、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下手和開刀。
“退車騰房”,是各地整改中的突出措施。也正是由於其標准明確、操作性強,各地的整改成效頗為顯著。
12月,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整改情況時,河北省省委書記周本順表示,河北省的1.7萬輛O牌車全部取消,清理超標辦公用房91.2萬平方米,查出“吃空餉”1.85萬人,清理樓堂館所項目237個﹔在甘肅,樓堂館所全面停建,常委帶頭清退了多佔的辦公室,省級領導干部和省直部門越野車集中管理、統一調度,對已發的4000多副甘O號牌按普通民用號牌同等對待、同等管理。而在此前,廣西、河南、浙江、黑龍江等省區的退車騰房活動已“轟轟烈烈”展開。
對於群眾熱切關心的“三公”消費問題,各地交出的成績單也頗為亮眼。
在12月公布的數據中,遼寧50個黨政機關消費較多的餐飲企業今年的營業額平均下降42%,慶典公司和花卉市場消費量減少50%以上﹔西藏今年“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12.15%,公務接待費用下降26.3%﹔而湖北省直機關的“三公經費”相比去年,則下降了22.6%,其中公務接待費、車輛購置運行費、因公出國(境)費同比分別下降34.7%、6.4%、44.5%。
“三公”經費壓縮、削減二成以上,在今年各省份的整改活動中並不鮮見,其中各地控制力度、削減力度最大的,是公務接待和因公出國。
把壓縮的“三公”經費投向民生事業,也是多地整改的共同做法。
在四川,壓縮的5億元“三公”被全部用於省內養老體系建設﹔在內蒙古,壓縮的18億元“三公”經費被全部用於購買“暖心煤”,270多萬戶低收入農牧民家庭因此每戶都領到了1噸過冬煤﹔在新疆,今年減少的1.34億元財政支出全部投向了民生,目前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超過70%。
而在各省民主生活會上被反復提及的“文山會海”,也在今年被下大力氣解決——畢竟這一形式主義之風不僅浪費資源,更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人浮於事。
12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河北,今年省直部門的簡報壓縮了42%﹔遼寧省今年召開的會議比去年減少了34.5%,會議費用支出減少470萬元,削減25%﹔在重慶,各類會議數量同比減少28.5%,文件數量減少19%,精簡撤銷議事協調機構60%以上、聯席會議70%以上﹔而廣東今年的全省性會議數量比上年同期減少近50%,會期縮短近70%,同時明確規定,每年以省委名義發出的文件不超過20個,省政府名義不超過50個。
“開短會、說短話、少發文”,是改進的現象,更是今后持續改革的決心。
![]() |
(責編:夏麗娟)
黨內民主制度 ,民主制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