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4日08:1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7月1日,各國政府在維也納核安全會議上一致同意,需採取更多措施防止可用於生產核彈的?或高濃縮鈾的流失。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拉比特表示,核原料和放射性原料流失的問題仍在繼續,而國際原子能機構獲得的相關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
圖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7月1日,各國政府在維也納核安全會議上一致同意,需採取更多措施防止可用於生產核彈的?或高濃縮鈾的流失。
國際原子能機構官員拉比特表示,核原料和放射性原料流失的問題仍在繼續,而國際原子能機構獲得的相關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核袋子”上的破洞
核材料本應完好地保管在世界的“核袋子”中,然而現在“核袋子”卻出現了破洞,這令人極為不安。
一份向英國健康和安全部門提請的報告透露,在過去10年中,英國企業、醫院等單位放射性材料的丟失竟然高達30余次。其中包括謝菲爾德鍛造公司丟失的13千克貧化鈾球以及在勞斯萊斯公司海運業務中丟失的放射性元素鐿-169的小顆粒。這些丟失核材料的單位有的已經被起訴,其他的只是被警告“下不為例”而已。
與此同時,核走私與核黑市的相關信息也令人膽戰心驚。據《海灣時報》網站報道,5月中旬由迪拜海關主辦的世界海關組織信息技術會議透露,去年一共發生50起核材料非法過境轉移事件,其中26起涉及鈾的轉移。據美聯社報道,在格魯吉亞等前蘇聯周邊國家,非法銷售核材料的黑市依然十分活躍,這些黑市中不但流通著用於制造“臟彈”的銫和銥,還有核彈級的鈾和?。
據統計,國際原子能機構每年能接到150到200起關於核材料流失和非法交易的報案。自1995年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監測核及放射性材料盜竊及非法販運的數據庫已經記錄了2200起以上核材料處於“國家控制之外”的事件。
誰盯上了“核袋子”?
到底誰在打“核袋子”的主意?專家認為,世界各地的恐怖組織已經對核原料垂涎已久,丟失的核材料很可能被他們收入囊中。
從核安全的角度來看,高濃縮鈾和?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質的丟失或被盜可能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后果,因為這些材料一旦落入恐怖組織的“魔掌”,武裝分子就可以利用這些原料生產簡陋的核彈或所謂的“臟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