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1日08:4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今年以來,外資投行和媒體頻頻掀起唱空中國經濟的歪風,尤其是近期金融市場出現“錢荒”的現象更是加深了他們看衰中國的判斷。 |
今年以來,外資投行和媒體頻頻掀起唱空中國經濟的歪風,尤其是近期金融市場出現“錢荒”的現象更是加深了他們看衰中國的判斷。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世界正在誤讀中國經濟,中國經濟仍然有著非常明晰的增長點,仍然有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空間和潛力。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一系列改革得到解決。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表示,此次金融市場波動演變成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銀行流動性總體不短缺
6月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發生罕見的“錢荒”,再加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一時間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或將釀成整體危機的擔憂在不斷蔓延。
“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不短缺。”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市場出現了一些流動性緊張的問題。但從總體上看,我們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並不短缺。截至6月28日,全部金融機構的備付金余額是1.5萬億元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的一倍還多,存款准備金率也一直在20%左右,支付頭寸充裕。這幾天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問題,已經開始緩解,這種情況不會影響我國銀行業平穩運行的總體格局。
事實上,此次“錢荒”雖然引發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飆升,並未對實體經濟的信貸產生實質影響,仍然屬於個別金融機構發生的局部性風險。尚福林認為,這些風險是在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發展轉型、體制轉軌當中的一些反應,隻要採取正確的風險管控措施,這些風險是可控的。
“中國不會發生第二輪錢荒。”李稻葵認為,雖然中國金融體系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國有銀行貸款增速非常快,“錢找錢”“錢追錢”這種資金空轉的情況的確存在。但是,錢荒實際上是央行出於短期政策調整考慮所出台的短期政策造成的,類似於目前的錢荒今后不會出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