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縣域

打造縣域城鄉統籌發展的夷陵樣本

2013年06月24日10:31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字號:

摘要:在夷陵,承接宜昌“大城夢”,城鄉共筑“中國夢”,圍繞“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五個一體化”,爭創全省城鄉統籌示范區,探索了全域規劃、產業一體、產城共融、設施共建、均衡服務“五位一體”模式。

湖北日報訊

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意。在夷陵,承接宜昌“大城夢”,城鄉共筑“中國夢”,圍繞“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五個一體化”,爭創全省城鄉統籌示范區,探索了全域規劃、產業一體、產城共融、設施共建、均衡服務“五位一體”模式。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宜昌夷陵,一幅城鄉統籌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去年下半年以來,夷陵區委、區政府緊緊立足區情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組織專班赴咸寧、成都等地學習考察,開展城鄉統籌發展課題調研,遵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在夷陵同步發展,爭創全省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

突破藩籬 創新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夷陵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5.1億元,財政總收入33.5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五位。

然而,作為“小城區、大農村”,夷陵80%的面積是山區、80%的地區是農村、80%的人口是農民,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正在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嚴重的瓶頸。

在科學發展的探索中,在宜昌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的背景下,夷陵怎麼辦?3月18日,區委書記劉洪福在夷陵區委四屆三次全體會議上說,“就夷陵區而言,城鄉發展不平衡是我區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實現轉型跨越的最大障礙。破解這一難題,必須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爭創全省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現實需要。”

夷陵人審時度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新一輪改革作為最大的紅利,破解一個個發展的困局。

突破二元結構藩籬,夷陵區委、區政府成立城鄉統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研究、規劃編制、重點領域改革、示范項目管理及重大問題協調,並在各鄉鎮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突破部門割據藩籬,創新運行管理機制,組建夷陵經濟發展集團公司。將分散在區直部門、鄉鎮管理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劃入集團公司,將部分與該集團職能職責相關的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並入集團管理,將集團公司打造成支撐全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國有融資平台、國資經營管理平台和引導性的產業投資平台。

突破行政區劃藩籬,建立東城城鄉統籌發展試驗區。將原小溪塔街道管理的三村一組、以及小溪塔、茶店子、鳳凰山3個柑桔場和東城社區整體委托試驗區管委會管理,以“城市新區+工業園區+新型社區”為架構,堅持產城共融、園城共建、統籌發展,推進要素同聚、資源同享、產業同興、生活同質,為推進全區城鄉統籌發展創造經驗、提供示范。

思路一變天地寬。夷陵人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財力,向改革要能力。通過擴大“強鎮擴權”改革試點范圍,創新行政管理機制﹔通過開放投資領域、加強政府性融資平台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通過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創新土地管理機制﹔通過搭建區鄉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創新產權流轉交易機制﹔通過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創新戶籍管理機制。

創新,打破一道道藩籬,跨過一道道門檻。

分享到:

(責編:王化雲)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hww@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