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08:38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摘要:才一個月時間,本來台灣當局信誓旦旦要推出的12年義務教育卻加入高中排富條款,不但引起“反對歧視”的意見反彈,更引發當局政策變來變去,缺乏公信力的危機。 |
好事一定能辦好嗎?那可不見得。處理不得當,照樣會被外界K到滿頭包。台灣義務教育政策就是一例。
才一個月時間,本來當局信誓旦旦要推出的12年義務教育卻加入高中排富條款,不但引起“反對歧視”的意見反彈,更引發當局政策變來變去,缺乏公信力的危機。
免費承諾“跳票”了
台當局最近推行12年免費義務教育,預計明年8月上路。但今年4月學界、家長團體、教師團體、部分民意代表提出,應該適當引入“排富”條款,以便緩解教育經費緊張,兼顧教育質量。針對外界關切,馬英九5月8日接受電台訪問,明確表示不會“排富”,義務教育方針不變。
然而到了6月12日,既定政策突然逆轉。“行政院”放出消息:高中教育將部分引入“排富”條款,年收入在114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上的家庭需支付高中教育費用,高職學生學費依然全免。突然出現的“雙軌制”令外界一片嘩然。6月19日“排富”條件又變,從114萬調高到148萬元。按照估算,若此標准執行,台灣官方教育經費支出每年可節省25.2億元。
哪邊都不討好
“排富”條款一石激起千層浪,台“行政院長”江宜樺為政策多變公開道歉,也擋不住罵聲一片。
有學生家長反彈,在“高中排富、高職不排富”的雙軌制下,如果兒女都選擇念高中,經濟負擔會很重﹔也有家長大罵這是歧視,簡直是在給部分學生和家庭“貼標簽”。
國民黨內部也意見不斷。“立委”徐欣瑩指出,推動12年義務教育,就是為了免試與免學費,“執政黨應貫徹承諾,否則民眾為何要支持?”“立委”蔣乃辛也堅持不應該“排富”,義務教育政策討論多年,為何到這些天“國庫”才突然沒錢?說明當局政策思考不周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