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國內外越來越大質疑聲,美國政府以及部分政界人士四面出擊,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消除“棱鏡”爭議帶來的消極影響。 |
第二招:
辯“實效”
監視項目曝光,不僅引來法律制裁泄密者的呼聲,而且招致美國國內就監視項目是否侵犯公民憲法權利的爭論。對於這一點,美國政府似有意回避,只是接連幾天強調監視項目的“實際效果”。
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 亞歷山大12日在國會聽証會上說,監視項目已協助防范或挫敗數十起恐怖事件,不久將公布更多細節,証明這些項目在反恐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戴安娜 范斯坦13日証實,國家安全局定於17日正式公布當局通過這些監視項目成功挫敗的恐怖襲擊陰謀具體數字。
美國白宮發言人杰伊 卡尼13日提前披露一起因監視項目而成功挫敗的襲擊案例。卡尼說,得益於監視項目,當局截獲有用情報,2009年10月在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逮捕恐怖嫌疑人戴維 黑德利。黑德利承認策劃對丹麥《日德蘭郵報》發動炸彈襲擊,緣由是這家報紙先前刊載有關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激怒伊斯蘭世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