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書局日前宣布,將正式引進台灣《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教材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修訂后的教材最早將於6月底出版,在大陸部分高中試用后推廣。島內媒體視此舉為向台灣取經,是兩岸傳承傳統文化的接力與交融 |
中華文化在島內一脈相承,儒家經典進課堂,例証多多。本報記者在台灣採訪時,處處覓得印記。
曾在台南孔廟見此情景:清晨,明倫堂前的空地上,白發老人誦讀《孟子》,聲如洪鐘。聲落、聲起,老人對面端坐著的七八人,一字一句跟讀,毫分不差。台南孔廟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廟,鄭成功去世后,其子鄭經開始提倡文教事業,興建“先師聖廟”,中華傳統文化及教育由此傳播開來。
島內各地有多座孔廟,以台北和台南孔廟最大。農歷九月二十八是孔子誕辰,也是台灣的教師節,每年的這一天,台北和台南的孔廟都會依古制舉行盛大的祭孔典禮,鐘鼓聲中,萬人共沐尊師重教的古訓。此外,還有每年的漢字文化節、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各種展覽,讓民眾有了更多親近中華文化的便捷途徑。
正面看待“余香飄大陸”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由著名詩人余光中發起,其聯署書寫道:由於有了統一的文字載具,五千年來,這幾經歷史淘洗的文化結晶,涵藏著各個區域族群的祖先們所融鑄凝聚的智慧,我們概稱之為中華文化……
台灣“中國孔學會會長”李奇茂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興建孔廟、崇文重教,鄭氏父子當年此番作為,就是要保留與中原一脈相承的聯系,存留中華文化的根。自台南孔廟興建始,雖歷經日據時期和兩岸分離,儒學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卻始終沒在台灣中斷過。
大陸引進台灣版的傳統文化教材,書香飄大陸,兩岸知識界都正面看待。畢竟,對於走過分離與隔閡的兩岸而言,任何交流都在累積善意,互相學習借鑒也需要智慧和勇氣。兩岸的學者由此也看到了更多。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紅表示,ECFA簽了,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成為兩岸面臨的新任務。文化凝聚兩岸人心和共同意志,也會為兩岸和平發展累積正能量。台“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黃肇鬆指出,傳承中華文化、開拓文創產業不僅是台灣邁向“文化經濟”的重要一環,也是兩岸建立紐帶聯系的重要一步。
往屆台灣“高考題”你會多少?
1.“請名人代言”是提高廣告說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則廣告標題,如尋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來代言,則最不恰當的組合是:
A. 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C. 蘇秦、張儀代言“做個不可思議的溝通高手”。
D. 司馬光、王安石代言“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衛靈公問於史魷曰:“政孰為務?”對曰:“大理為務,聽獄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斷者不可屬也,故曰:大理為務”……下列“政府”單位中,最接近“大理”的選項是:
A. 法院 B. 監獄 C. 調查局 D. 警察局
3.小夏參觀一古建筑,抄錄了其中四副對聯——甲:“六禮未成轉眼洞房花燭,五經不讀霎時金榜題名。”乙:“飽德飫和真福食,肴仁餓義即養生。”丙:“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丁:“琴瑟春常在,芝蘭德自馨。”若依“聯語內容與處所功能相應”的原則推測,則甲、乙、丙、丁四處依序應是:
A. 寢室、書房、廚房、戲台
B. 寢室、廚房、書房、戲台
C. 戲台、廚房、書房、寢室
D. 戲台、書房、廚房、寢室
答案 1:D﹔2:A﹔3:C。(本報記者 李煒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