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大校友王慶根,原為奧賽金牌得主,斯坦福大學化學博士,Paypal的首席工程師,可以說學業和事業都很成功,卻因抑郁症自殺,留下一雙兒女。 |
職業移民耗費青春
另外一個壓力源是工作許可的問題。美國的移民是一個復雜、漫長而又頭痛的過程,人在美國扎下根來並不容易,有時候也沒有必要,因為現在在國內,出國旅游、訪學、商務也越來越容易。如果選擇移民,除結婚和投資的渠道外,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未來面臨的是職業移民。
這方面大部分人的過程相差無幾:大家先讀書,然后找工作,根據工作,一層層辦工作許可,每一次都是一場小小的戰斗。
要是讀博士,起碼得四五年時間搭進去。然后利用一年到一年半(因專業而異)的“職業實習期”(OPT),此間可合法找工作。
OPT是比較臨時的工作身份,找到合適的工作后,得盡快轉成工作簽証。工作簽証需要雇主幫你申請,雇主不肯,你隻好再去找肯幫你辦的雇主。工作簽証三年一延,最多七年。
這期間,大家努力去辦理綠卡。綠卡辦理分幾個優先順序,杰出人才辦得很快,這要看你的學位(多為博士學位),學術成果等。
余下類別多有根據國別的簽証配額排期(相當於“入戶指標”),排到了才可辦理。這排期三五年是常事。排期中,不可輕易改變工作,這讓很多人隻好接受不滿意的工作,這中間離開美國再回來,還要花錢申請Advance parole, "Parole"也是犯人假釋的意思,真是“移民監”了。
幾番折騰下來,到最終不再受“身份”限制,搞不好就八九年甚至十幾年過去了。好多人當年的夢想,早已灰飛煙滅。大家隻好把興趣放到孩子和房子身上。
自我的喪失,對一個人來說是很淒涼的事。坦白地說,很多第一代移民的人生基本上就這樣荒廢了。能自我安慰的一點,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不需要這樣再來折騰。
出國是有風險的事,各位需要慎重。我倒不反對移民這件事本身,但是需要好好權衡。千萬不要有童話思維,認為到了美國,就可以“永遠幸福生活”了。很多問題,不會因為你飛越了太平洋,就可以永久地留在身后。
目前喊移民的中產家庭很多。遇到一個問題,人們解決的辦法,一為抗爭,一為逃離(fight or flight)。來美國十年了,我發覺flight也不是長久之計。
但願我們都去努力,讓中國的教育和各方面大環境能好起來,日后大家的志向,會從“美國夢”,轉移到“中國夢”上面。
我想我能做的,是盡量去介紹美國的教育,好讓我們教育各界人士去取長補短,讓日后的教育者、家長和兒童,對他人的模式,不再是隻能望洋興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