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國家變:
發生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
一定不要小看細節,燎原的往往是星火。當變化的條件逐步具備,順應潮流成為明智選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在發生的多種變化,正為發生新的大的變化蓄勢。
人的視野在變。以農民為例。一位老家豫東農村的媒體同行意外發現,村裡不少農民對釣魚島、黃岩島事件有自己的判斷,對歐債危機、中美關系同樣關注。春節期間,鄂東黃岡市山村,一位在中科院務工的農民告訴記者,他對“段振豪事件”來龍去脈極為清楚,並為此事“網上發過帖子”。視野開闊,帶來思想之變,繼而是行動之變。
媒體取向在變。媒體是時代的“船頭瞭望者”。人們發現,黨報頭版開始報道負面新聞。“15個電話,得到一句‘領導不在’”的“猛料”出現在《人民日報》上,有關“房姐”的報道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媒體越來越敢碰硬釘子,曾經流失的讀者和觀眾正在回歸。媒體之變,尤其官媒之變,在中國有風向標作用。
官員思想在變。直面監督成為一些官員的主動選擇。春節期間,雲南紅河州委宣傳部長伍皓發布微博,公布公車車號,“敬請全州廣大干部群眾和全國網友監督”。在變化發生時,官員被動適應不如主動迎接。
環境結構在變。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的崛起,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數字化野火”一詞進入視野。一張微博照片,可以促成一名貪官的下台。一個微博議題,可以推動一項國家政策的制定。當然,一些虛假信息也在魚目混珠。“微博恐懼症”已成為熱詞,善管善用“野火”成為時代課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十八大報告中透露出極強的深化改革信號,新當選的中央領導集體,更用話語和行動強化此一信號。“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蒼蠅老虎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話一出口,便斬釘截鐵。
人的心氣在變。在東南的浙江杭州,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副總告訴記者,他主動訂閱了一份2013年《人民日報》,“訂的是國家未來的信心”。在中部的大別山南麓一個山村的婚宴上,當地一名企業家告訴記者,他對習近平提到的“實干興邦”印象深刻。在武漢市蔡甸區大集鎮一個村子的田埂上,一位農民告訴記者,他關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
13億人心的變化,往往促成並將決定國家的變化方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