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流成主流
政壇上的華裔草根候選人成績斐然,民間華人草根群體的作用同樣令人矚目。草根交流與官方交流不同,一般都由各界的僑團發起,目的是通過不斷的交往增進僑界的感情、建筑各國華人友誼的橋梁。
華人草根團體的交流,對當地社會文明的構建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本《中文導報》近日盤點了2012在日華人十大新聞,在中日關系頻頻遇冷的情況下,在日華人不斷努力,使草根交流成為了主流。目前日本的諸多僑團在中日民間商界、學界、慈善界的交流中十分活躍,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言語的交流固然高效,詩歌的傳情也擁有不凡的魅力。廣東韶關“五月詩社”正是借著詩的翅膀,從一個“草根社團”,發展為一個“國際華詩社”的“草根組織”。五月詩社成立30年來,沒有任何外來經費,卻吸引了港澳台地區和新加坡、老撾、越南、菲律賓等眾多國家的大批華文詩人和新詩愛好者,堪稱東南亞地區中華文化的使者。
據媒體報道,華人草根的民間交流往往起於基層民眾,而后逐漸擴散到更大的范圍,並最終聚集起來形成合力,甚至成為主流,這體現了中華文明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草根崛起變主人
不論是步入政壇、成為主流社會的一員,還是增進民間交流、促進文化傳承,華人草根群體都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從異國他鄉的客人到當家作主的主人,華人草根們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
華人之所以出現日益成熟的主人翁心態,是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做支撐的。據悉,隨著近年來少數族裔人數的激增,舊金山的亞裔人口比例已上至33%,其中相當部分是華人群體,他們的出現已經大大改變了社區的文化景觀,而華人青少年早已不再以少數民族自居。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心態上的巨大變化,為華人草根樹立了更多自信,有助於他們將來走上更大的舞台。
然而,從異鄉之客到落地生根不可能一蹴而就。南灣華裔參政人數雖多,實際當選人數則並未發生變化。初入政壇的華裔新人,面臨的對手往往是經營多年的資深政客,政黨利益也會成為當選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都是草根華人需要克服的困難。
另外,有學者提醒,華人草根群體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歸根到底,華裔效忠哪個黨派還要看其對華裔小區的政策與貢獻。
從大洋彼岸的客人到當家作主的主人,各界華人草根正努力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不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