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對台灣政壇來說,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年初舉行的台灣“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雙雄對決,使出各自渾身解數,馬英九陣營打出兩岸政策牌,蔡英文則猛戳對手的政績滿意度,連場辯論硝煙味十足,同時各自也不忘勤跑基層拉票,穩固基本支持陣營。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不分伯仲。 |
蔣偉寧——品菜
一方色厲內荏,即鼓勵了對方勇於造次﹔想施展威權卻無效,想出手改革也不敢堅持,一遇反彈即鞠躬道歉的官員何其多,豈止蔣偉寧一人。
——台灣《聯合晚報》
學生在與當局對立時,社會一向較寬容﹔但社會在寬容的同時,也應提供教養的責任與機會。而政治人物不能隻想利用學生的熱血,拿他們當炮灰。
——台灣作家張大春
其實,官員被罵在島內不算是新聞,各種大大小小的示威游行司空見慣,報紙上言辭犀利的評論文章比比皆是。這次“學生罵教長”的焦點在於議事制度被破壞,島內民眾擔心立法機構議事場成了有心人恣意妄為的作秀台。
——香港《大公報》
新竹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立法機構聲色俱厲的“質詢”教育部門負責人蔣偉寧,社會驚愕,學校發表聲明,表示道歉。但此舉引起學生不滿,300多名師生聯同校外關心人士,到前校長梅貽琦靈前悼念“清大精神已死”,並要求校方道歉。精神二字,很抽象。一個大學的精神,尤難具體解說。但從過去“老清華人”的言行中,也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台灣《聯合報》
這是一個個案,希望“立法院”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到這來接受詢問時,也能夠有一個完整規范,比如說他的態度、他的時間、他的各種方式規定,這是可以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一個比較完整的制度規范。
——台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