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對台灣政壇來說,正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年初舉行的台灣“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與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雙雄對決,使出各自渾身解數,馬英九陣營打出兩岸政策牌,蔡英文則猛戳對手的政績滿意度,連場辯論硝煙味十足,同時各自也不忘勤跑基層拉票,穩固基本支持陣營。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不分伯仲。 |
【“品菜”篇】
馬英九——品菜
正是馬英九的個人政治操守與形象改變了台灣。我們期待在擺脫連任顧慮后,馬英九能大刀闊斧地繼續推動改革,讓台灣真正脫胎換骨。
——新加坡《聯合早報》
馬英九不應拘泥於只是滿足於國民黨繼續在台長期執政,滿足於在台灣歷史上留名,而應該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名。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
這十多年來,台灣民眾對祖國認同相當混亂和迷茫,主要是因為李登輝在“執政”后期拋出“兩國論”,而繼承其衣缽的陳水扁又大搞“去中國化”運動。馬英九既然支持“九二共識”,則有義務和責任清除李扁時代的“遺獨”。
——香港《大公報》
台灣過去在街頭演出的抗爭何以會在“立法院”重演?看似馬英九施政無能,實則系受制於內外壓力和台灣內部藍綠結構的大挪移,藍綠對決的形態非僅出現質變,還有更深層的價值沖突。
——美國《世界日報》
在兩岸政策上,民進黨的壓力在於“變與不變”,國民黨的壓力在於“快與慢”。除了民進黨的壓力,民意的壓力也讓馬英九有了緊迫感。經過4年兩岸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如今再談兩岸政策,每一小步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時間,每一小步也都值得有更多的期待和贊賞。
——《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