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去年底我國首部反腐倡廉藍皮書發布后,昨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二部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2》發布。藍皮書稱,調查顯示,近六成民眾對今后5至10年中國反腐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信心。報告同時稱,不少干部群眾對“一把手”監督難、個人凌駕於法律之上、領導干部與不法企業主之間的巨額利益輸送問題感到憂慮,需盡快從體制機制上加以有效規制。 |
反腐·對話
對小的腐敗
也要零容忍
記者:今年報告最重要的結論是什麼?
李秋芳:要有效地規制權力——這始終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這一年研究得出的結論,同時更是反腐永恆的主題。
記者:最近有反腐專家提出,為了推動官員財產公示制,如果官員部分退贓可有條件赦免,您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李秋芳:關於官員財產的問題,應該受到關注。但不能用一個完全含糊的概念,來籠統地談對財產徹底公開和完全申報。比如說國外,官員財產申報的主體各國有所不同,有的是全體官員,有的是部分官員,像法國才有6000人申報。此外,財產申報的內涵也不一樣,像美國就不申報銀行存款。申報后的公開度也不一樣,有的國家上網全部公布,有的向上司報告即可。
至於不干淨的財產怎麼處置,像香港當年曾搞過一個新法規出台實施之日,對此前出現的輕微問題有特赦。但也有三個不赦:嚴重的問題不赦,正在查辦的案件不赦,逃跑的不赦。用“赦免”這個詞不是特別准確,我們過去常用的詞叫“坦白從寬”,但還是要依紀依法處理。對於不干淨的財產如何處理,地方已經在進行探索。有些省正在建立廉政賬戶,官員收到的不當財產,轉到那個賬戶去,紀委也在收,本來就有這項制度。處理不當財產有很多種途徑。
記者:有聲音呼吁,官員財產申報制應該納入《反腐敗法》。
李秋芳:對於這個問題,干部群眾一直有這樣的建議,我想這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報告裡也說到了部分人對腐敗有麻木心。有人覺得,官員隻要為老百姓做事,貪點也可以。您怎麼看這種心態?
李秋芳:老百姓對腐敗有寬容心,這本身是一個消極的態度,我們終歸要建立一個對腐敗零容忍的文化。社會要建構廉潔文化,對小的腐敗也要零容忍,小腐即懲,小錯即糾,就會慢慢贏得社會的清廉環境。
■本版文/本報記者 關慶豐
實習記者 李苑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