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02日09:08|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故宫》、《春晚》、《外滩》……中国纪录片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然而,尽管行情看涨,却屡被“改头换面”,删减改编。在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这成为来自海内外众多著名媒体机构屡屡涉及的话题。 |
中国纪录片《瓷路》剧照
中国纪录片《外滩》剧照
本文图片来源:百度
同时,区咏卿还道出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改编纪录片的一些方法。一是题材上会选择比较重大、有国际关注度、有历史价值的,“对于国外观众来讲,他们关注的题材肯定要比中国观众窄,他们知道大熊猫、紫禁城、长城和中国美食,这些就是适合他们的题材,这样的题材才具有共鸣性和畅销性”;二是重新选取配音,“比如我们会找一个在西方国家比较认可的配音员来进行配音”;三是改变画面的呈现,加快节奏,“《故宫》、《春晚》里有很多重点和看点,我们必须去挖掘它们,放到节目中来,带动观众的眼球”;四是加入真实的故事性,“我们希望拿真实的故事来做一个‘国际版本’,在做故事的时候,希望它清晰,有逻辑性、戏剧性。因为有时候西方国家观众很难看懂不属于他们的文化,他们希望比较清晰地、有逻辑性地告诉他们一个故事。即使他们知道‘故宫’、‘外滩’,仍然希望了解故宫后面的故事,了解外滩为什么这样美丽。”
“改头换面”之后的纪录片确实会吸引国外的观众,但这必然会使中国纪录片的文化含量“大打折扣”,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也会有所削弱,既浪费了纪录片人的心血心力,又伤害了纪录片凝重厚实的本色。
3 中国纪录片寻求认可
探索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认为,“中国纪录片虽然在拍摄的角度、人物感情和细节的表达上有独到之处,但往往思想性强、故事性弱,节奏缓慢,观赏性较差,很难迅速吸引观众,难以进入世界市场。”
这和区咏卿的看法有相似性。中国纪录片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跨越各民族间的巨大文化差异,寻找到人类共通的东西。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表示,包括纪录片在内的中国影视作品,要善于用国际化的表达来讲好中国故事,“把过去有什么故事就说什么故事,逐步转变为国内外观众和市场需要什么故事,我们便说什么故事。”
对此,中国业内一些专家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巧设悬念、逐层深入,在纪录片的叙述中适当设置兴奋点;第二,用画面讲故事,特别是对于过去的事件,可以使用搬演重现或者3D数字动画技术等手段突破时空障碍;第三,用西方的语言风格讲述中国故事,比如采用“真人秀”全景记录;第四,融入娱乐化元素,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常务副总裁史博恩曾说:“纪录片在西方本身就是‘娱乐’工业的一部分,因此纪录片必须用娱乐化方式去制作,才有可能抢到一些市场。”他认为,历史类纪录片也必须融入娱乐因素,让历史变得“鲜活”。
此外,强强联手、品牌打造、市场宣传也很重要。区咏卿称,“在中国有很多著名独立制作人的纪录片,由于他们没有自己创作出来的一个品牌,所以很难打进国外电视台和国外纪录片的世界。另外,一个好的纪录片要有一个好的团队来进行推广,把他们带到国外的市场;在市场推广方面,还要有销售的渠道。”
中国纪录片文化含量“被打折扣”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文化产业的“高额折扣”和文化逆差,会导致民族文化认同的错位、民族精神的迷失。中国纪录片人应该再接再厉,让中国纪录片成为世界通行并被广泛接受的文化产品。(彭希聪)
![]() |
(责编:夏丽娟)
京剧,纪录片 , 中国故事 ,故宫,纪录片 巧设悬念 中国故事 中国电视 春晚 故宫 外滩 瓷路 京剧 改头换面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