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4日08:2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年轻人不想工作,宁愿呆在家里“啃老”。据中正大学的研究报告,去年台湾15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未就业、未就学,靠啃食父母财产生活的约有47.2万人。也就是说,每10位台湾青年中,可能有1人是“尼特族”。 |
啃老是台湾“尼特族”的一大特征。
台湾年轻人大多都有高等学历,曾经青春飞扬。其后有些人陷入啃老,令人深思。
张教授是台湾的大学老师,送两个儿子到美国念书,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拿学位,他不让孩子打工,自己提供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从硕士念到博士,两个儿子6年在美国花掉了张教授120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积蓄。如今,两个儿子学成归来,却不找工作。张教授想请朋友帮忙找工作,没想到两个儿子竟对他大吼大叫:“干嘛要工作?你不是留了几间房子给我们,只要把它们出租,靠租金就可以过活,何必那么辛苦?”
年轻人不想工作,宁愿呆在家里“啃老”,发生在张教授家的事情并不是个案。根据中正大学的研究报告,去年台湾15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未就业、未就学,靠啃食父母财产生活的约有47.2万人。也就是说,每10位台湾青年中,可能有1人是“尼特族”。
人数十年倍增
“尼特族”一词源自英国,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义,是指15至29岁,未在学、未就业的青年。“尼特族”在大陆被称为家里蹲或啃老族,在美国被称作归巢族,在香港则被称之为双失青年(失学兼失业的青年)。在台湾,直接音译为尼特族。
台湾“尼特族”人数越来越多。统计部门5月份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5岁到24岁的失业率为12.38%,是10年前的1.12倍。《联合报》近日分析指出,造成台湾年轻人失业、就业意愿低落的原因各式各样。有人是技能不足根本挤不进就业市场,有人是因父母保护太过,求职变成消遣活动。
25岁的阿凯毕业于会计系,退伍两年投过200多封履历,到50多家企业面试,全都没下文。没能就业,阿凯自己认为是技能不足,“在校成绩不好,又只有几张基础证照”。可是两年里,阿凯并没有念书考证照,而是每天花十几小时玩电脑游戏。“张教授的儿子和阿凯表面上看没能就业的原因不同,可实际上,就业意愿不足是共同原因。”台湾友缘基金会执行长廖清碧提醒说,要是孩子超过1年还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态度非常消极,父母必须了解孩子到底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不想工作”,并进一步从旁协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