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海外版发布

不工作不就学 47万人腻在家

【海外版】台湾“尼特族”怎样过日子?(图)【2】

2013年06月04日08:24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摘要:年轻人不想工作,宁愿呆在家里“啃老”。据中正大学的研究报告,去年台湾15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未就业、未就学,靠啃食父母财产生活的约有47.2万人。也就是说,每10位台湾青年中,可能有1人是“尼特族”。

  引发社会问题

  台湾美和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助理教授翁令珍指出,“尼特族”是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不少年轻人心态发生变化,对薪资有了更高的期待,有时候眼高手低;另一方面,被称作草莓族的这一代又不愿意做辛苦的工作。找不到轻松赚钱多的工作,宁愿空等。如果父母的经济状况能够支撑日常生活,就更进一步催生了日益增多的“尼特族”。

  原本应是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代,竟失去了活力,非但未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反成社会的负累,“尼特族”的增加,不但会带来现实的社会问题,还会进一步加速老化劳动结构以及恶化“不婚、不生、不养”等社会问题。

  “尼特族”依附家人而不就业,也会带来家庭纷争,甚至酿成家庭悲剧。据台湾媒体报道,35岁的林姓男子失业后一直在家啃老,近日向母亲讨钱遭到拒绝后,竟拿雨伞殴打母亲,被依伤害罪嫌移送法办。

  还有更甚者。今年初,28岁的陈昱安,因为不满父亲要求他出去找工作,竟然在父亲身上刺了100多刀,致使父亲当场死亡。台“最高法院”认定陈预谋杀父,凶残且无悔意,判处死刑确定。

  不能头痛医头

  调查显示,孩子赖在家里,高达46.7%的父母归咎于大的经济环境不好。翁令珍指出:“其实,社会上并不缺乏工作机会,许多大企业每年都释放固定职位给社会新鲜人,只要家长协助孩子调整心态,找到一份足以维生的工作并不会太难。”

  适龄工作族群不就业,不仅是劳动资源的浪费,还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舆论要求台当局软硬兼施抢救“尼特族”。为避免“尼特族”问题恶化,台当局也曾推出措施,从2008年开始启动“抢救年轻人失业计划”,扩大“立即上工”计划,即企业雇佣初次寻职者,每人每月补助1万元。

  补助是有期限的,提升“尼特族”,还要靠他们的内生动力。“除了系统性协助‘尼特族’走出保护伞,还应该从初高中开始就增加生涯辅导专业课程。现在的大学生不少对未来没有目标,不知道读出来可以做什么,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意愿不明确。”台北大学教授陈玉华表示,“尼特族”问题的解决,不能头痛医头,预防胜于治疗。(本报记者 李炜娜)

分享到:

(责编:夏丽娟)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