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门特首崔世安13日宣读施政报告,建议明年向澳门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8000元(澳门元,1澳门元约合0.78元人民币,下同)。澳门政府再向居民派钱的消息让不少香港人羡慕不已,这给香港特区政府带来不少压力。 |
澳门特首崔世安13日宣读施政报告,建议明年向澳门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8000元(澳门元,1澳门元约合0.78元人民币,下同)。澳门政府再向居民派钱的消息让不少香港人羡慕不已,这给香港特区政府带来不少压力。
澳门的派钱行动引发香港舆论“艳羡”。香港《东方日报》14日的评论称,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当香港社会正为老人生活津贴争执不休,行政立法斗得你死我活之际,澳门政府再次宣布大手笔派钱,人人有份,皆大欢喜。一海之隔,际遇迥异,香港诸事不顺,怨气冲天,澳门政通人和,喜气洋洋,两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香港《信报》14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澳门“派钱8000元、退税1.2万元、敬老金6600元、书簿津贴3000元、电费补贴2400元、进修资助5000元、医疗津贴600元。全年免收营业税、小贩费、街市档租,社屋租金……”这令人几乎以为“乌托邦”已在澳门出现。
澳门有钱派,作为“邻居”的香港网民也讨论热烈。不少网民酸溜溜地称:“澳门每年向港人派两次酸葡萄”、“同人不同命”、“恨做香港人”、“恨到流口水”……甚至宣称要尽快移民澳门。还有网民将澳门派钱与香港老人生活津贴难出炉拉上关系,批评议员态度反复无常,甚至“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半年前议员反对派钱,现在议员又要求政府有钱没钱的老人都派,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部分网民更直斥议员不反对自己加薪,除此以外就什么都反对。
不过,香港也有舆论反对香港特区政府效法派钱,认为此举无助解决社会问题。据香港《星岛日报》14日报道,香港扶贫委员会成员黄友嘉称,香港社会问题多,应针对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成员蔡海伟表示,港府派6000港元已花掉至少300亿港元财政,只得到一时掌声,对香港经济效益不大,不如将数百亿去建立退保、改善老人生活津贴更好;成员张国柱认为,全民派钱只是无前瞻性、无大志政府的做法,香港用这数百亿可增建很多公屋。测量师学会房屋政策小组主席潘永祥表示,压制楼价是港府首要任务,澳门模式绝不可行。香港《晴报》也发表社评说,澳门连年派钱是基于澳门自身独特的社会结构,但我们并不主张香港以连年派钱的方式,作为回馈社会或作为短期解困措施。一旦派钱变得习以为常,必将成为长远的财政负担,最终还是香港人自己“埋单”。减少政治上的争斗,为香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才是正途。
香港《经济日报》的分析称,面对澳门年年派钱的做法,香港政府或许也有压力,全民派钱,当然皆大欢喜,也可为民望低落的政府赢取民心,但派钱效果只是一时之效,若从本港整体利益出发,则香港不能跟。澳门的社会结构与香港大不相同,澳门人口约56万,今年4月宣布向澳门永久居民及非永久居民分别派7000元及4200元,共耗41.2亿元;香港则有约700万人,去年港府派6000港元,610万人有资格领取,总共派380亿港元,差不多等同澳门派钱9次!香港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缓解民困,要针对性从长远政策如福利或税制下手,不应仿效澳门派钱“派到停不了”。
香港《大公报》的社评认为,澳门紧抓发展机遇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澳门特区今日一切发展成就的得来,得力于特区政府的善用优势、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投入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大潮中去,找准了自己最有利的位置,同时也得力于澳门市民与政府的和衷共济,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改善民生,民众对政府的依法施政也给予配合和支持。澳门回归以来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成功经验的确值得香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