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个人对着山很有趣,这是人与自然的交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在心中沉淀之后再用自己的笔呈现自然,这是件惬意的事情。”说起在外写生的感受,林存安颇有感触。
他七上黄山,走遍皖地的山山水水,用自己对于自然丘壑的真实感受去印证古人笔墨,从中领悟新安画派诸家对于自然丘壑的取舍与有选择的表现。他从临摹入手,学得传统山水画的笔意墨蕴和古雅沉静的境界与格调,而反对食古不化,唯笔墨而笔墨。他从感受丘壑的真实性入手,而不断调校自我感受与古人笔墨的异同。他反对西画式的对景写生,力避只画眼中所见而忽略了对于感受真实性的概括与凸显。在他的创作实践过程中,他更注重对于自然山水感受真实性的捕捉,并通过观察与默记,用笔意墨蕴逐渐显影涵养于胸次的丘壑与意境。
他认为,天地间大气流通,万物始有生气。绘画气贯笔墨,才是活笔活墨。笔以气运,如同行云流水。他的山水画通篇注重一个“动”字,笔动、墨动、色动,动中有静,静中生情,情中入境,在流动中产生节奏,在节奏中形成韵律,树与树顾盼生意,石与山相互照应。画中的每一个元素有情有意、有血有肉,富有生命。画中的意境,因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浑然天成,气韵自生。
林存安禀承“新安画派”传统,非常注重创作中的品格和格调问题,美术评论家们认为,他将画视作自己人生与性格的写照,“人画合一”,品彰格高。
考量林存安的国画作品,无疑属于“文人画”范畴。他也像前辈文人画家一样,画山水、梅花这些传统题材,但作品中体现出的精神意识,却有着与前辈大师迥然有异的崭新境界。他的作品尚简淡、重雅韵,又尽力发挥诗文和书法别具一格的作用,使画中艺术形象所蕴蓄的思想感情和美学情趣,在诗、书、画珠联璧合的统一中得到鲜明呈现。譬如:他的梅花淡墨写枝,浓墨点蕊,生趣盎然,韵味动人,绚烂之极归于淡雅;他的山水表现出了苍茫、浑厚和深远。
三
林存安先生“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他俊爽睿智,素有进取之心。巍巍大别山赋予他的不仅是博大,坚韧,丰富和深沉,还在赋予了先生朴实与无华。
有人说,他从现实的山水中走出,又迈进了精神的山水境界,一件件艺术作品垒垫起创造心路,一步步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而我认为,他正是在现实与理想的虚实中写意了人生。
“不学传统,画则无根;没有生活,画则无情;如无创新,画则无魂。”多年来,林存安总是这样要求自己。正因如此,近些年来,其作品才得以在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并屡屡获奖。
他为官从政,却在山水画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身为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林存安,在为现实社会服务的同时,又努力通过智慧和才情建构了另外一个理想的境界——笔墨世界。
可以说,在积极入世精神与淡定、抱玄守真的生活态度间,林存安找到了一种平衡。
他用品质和气质在宣纸上掀起的波澜,定会壮阔而辽远……(文/郭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