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09:01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罚款太少 大牌不痛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低,在客观上一次次纵容了洋品牌。而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处以相当于违规年营业收入10%的罚款。2011年4月,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因操纵洗衣粉价格被欧盟处以近3.2亿欧元罚款;2009年9月,辉瑞制药因非法推销药物被美国司法部罚款23亿美元。
相比之下,一些“洋大牌”在中国即使出了质量问题或欺诈案件,罚单往往只有几十、数百万元,根本感觉不到“痛”。堪称国内处罚大单的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也只不过罚了269万元。
崇洋心理 推高价格
记者了解到,同样是名牌产品,中国经常卖得比国外贵:3G手机,我国的售价是美国的5倍;有些名牌轿车,我国的售价也是美国的好几倍……
有网友提出,名牌商品之所以在我国卖得价格高,究其原因是外商瞄准了我国消费者的崇洋心理,垄断奢侈品的定价,而政府对剥削中国消费者的垄断性定价又没有及时制裁监管,致使销往中国的产品的定价已经完全被国际品牌所垄断,可随意定价,无人异议。
价格差难追究
质量差可投诉
广东华之杰律师事务所张珩对该案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耐克的这种行为涉及欺诈,相关部门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广告法中对虚假宣传的方面等对企业进行追责。
她同时提到,由于国内外的市场定位及消费环境不同,品牌产品出现价差比较“难以追究”,但如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采用同样的宣传,却质量不一,消费者就可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诉诸法律。(刘幸 刘冉冉 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