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10:36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首先,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几乎在同时进行。奥巴马如果继续当选,则意味着多数选民相信奥巴马有能力再干一届来实现美国经济的好转;如果罗姆尼当选,则反映美国多数选民面对国内经济窘境希望换人来做总统的期待。无论谁当选,美国贸易政策“内视”的趋势只会有增无减。从出口对两国GDP所占的比重来看,中国是30%,美国是15%。盯住所谓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要远高于美国的这一数字,白宫很可能将会继续实行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
其次,在对华关系中,美国朝野目前最担心的不是安全与战略话题,而是经济竞争力。依据9月18日美国皮尤调查公司公布的民意调查数据,70%以上的美国人最担心的对华政策话题是中国掌握的美国债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对华投资。虽然多数美国人主张加强美中关系,但63%的美国人主张对华政策应该“更加强硬”。美国的政府精英、媒体人士、学者和军队官员的看法和普通民众则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国的专业人士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中国的军事、安全和战略动向上。美国两党支持者的“中国关注”比较一致,但共和党的支持者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关注比民主党支持者要高出17%。从这些数字来看,罗姆尼当选总统后中美发生经贸碰撞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奥巴马政府。
第三、迄今为止奥巴马和罗姆尼的中国政策辩论出人意料地集中在经贸领域,而鲜有谈及外交、军事和战略议题。似乎就像两人预先“对过台词”似的,美中之间本来一直存在着的深刻而又敏感的外交、人权和安全话题被“有意省略”了。虽然在奥巴马政府所执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上两党候选人交过锋,罗姆尼指责奥巴马“在搞形式主义”,但两人还没有正面就亚太、中东等区域的“中国政策”过招。软化美中关系中传统的外交、人权和安全议题,预示着民主与共和两党在这些传统对华争议话题上的立场趋于一致,也说明美国在安全政策上的对华强硬态度凝聚了两党共识。罗姆尼外交政策团队的重要成员、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伦·弗里德伯格最近在《外交》季刊上发文,提议美国在战略和外交上“甩掉中国”。这一观点虽听起来极端,却反映了现在美国外交界主流对美中合作普遍持悲观论的心态。一个在外交和战略领域“看低”美中合作的美国政府,转而倾向于美中经贸对抗、甚至为美中之间局部的经贸和安全对抗做铺垫,这一可能性正在上升。(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