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记者兵分三路感受老人出行:细节“绊”了老人的脚【2】

2012年10月22日09:50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逛超市,看不清商品说明

■地点:甜水园京客隆超市 ■时间:19日上午9时 ■人物:姬女士,79岁

家住团结湖中路的姬女士今年79岁了,平常独居在一处老小区里。谈起周边的设施,老人家显得挺满意。“老邻居之间有照应,平日里经常约着去买个菜,遛个弯儿。而且附近的公园、菜市场、商店挺齐全,我觉得挺方便。”

19日,记者陪着姬女士,步行20分钟到甜水园的京客隆超市。

9时,姬女士推着小车上了一段无障碍斜坡,轻轻松松地进了超市大门。她边奔扶梯走,边招呼记者:“酱油、醋都在二层。”

调料区,老人发现忘记带老花镜了,只能对着一架子的醋瓶、油瓶,茫然睁大眼睛,忽近忽远地看瓶子上的说明、货架上的价签。“好像家里用的是这个。”姬女士拿起一瓶米醋,凑到面前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放回架子。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凑到记者身边小声说:“年纪大了就爱‘贪个便宜’,爱买个‘黄签儿’促销商品。”不过,因为经常忘记带老花眼镜,瓶子上字小,货架上标签的价格写得大,但货品名称、规格等字却比报纸上的字还小,让老人无所适从。“这些瓶子都差不多,我真是分不清楚。”有几次,她把东西买回家才发现买的不对,换了调料口味,一家人一个多月都不太适应。

记者在货架前看到,虽然都是印有“龙门米醋”的标签,可仔细分辨每种商品之间的区别却不小。比如有两款临近的醋瓶,包装写明容量分别为480ml和500ml,生产地一个是北京丰台另一个则在河北省,价格上也差了0.5元。

在超市,姬女士还碰到了几位老邻居。记者跟他们聊天发现,虽然现在购物方便多了,但是到超市买东西,要是不戴老花镜,大部分情况还是不得不“蒙着买”。

“不同厂家,不同口味的商品,包装都差不多。有时候就想买便宜的那款,结果却买错了。”姬女士建议说,“老年人购物喜欢比较,但是眼神儿不好,如果超市能把价签做大一点,商品的说明信息写得大点儿就好了。”

拎着超市买来的调料,姬女士踏上了回家的路。在朝阳北路路口,绿灯亮起时,她刚踏上斑马线,左侧传来了急促的“滴滴”喇叭声,一辆右转的小汽车几乎没有减速地拐了过来。一顿脚,姬女士赶紧止住了脚步。手上的购物袋也往回撞上了她的大腿。“真吓人!”车子开出几十米远,老人才缓过神来,拍了拍胸口。

“年纪大了,想走快点都不行,让司机着急了,滴滴咱也没有办法。”老人摇了摇头,很伤感的样子。

记者手记

“细微处”与老龄生活的“大干系”

真正和老人走在一起,用他们的视角看生活,才知道“不方便”三个字的真正内涵。

十多级台阶,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个事儿,对老人来说却是道让他们心慌的坎儿。王彦荣说,自己腿脚不灵便,走十多级台阶,要说没有个扶手借力,真怕自己没有走到顶就滚下台阶。

现在,这样高的台阶少了,公园、超市的无障碍坡道可以让轮椅顺利通行,老人出行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但老人面对这个世界,依然会随处遇到有形、无形的门槛——这些门槛在年轻人眼中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例如,价签上的字太小,凑近了看不就行了?可对老人来说,老花眼凑近了看不清,离远了也看不清,有的老人还有散光,拿着放大镜还是看不太清楚。王彦荣的包里,就常备一个拴着绳子的放大镜,去超市时候就挂在脖子上随时用来看价签、商品说明。

汽车“滴滴”一声,对年轻人来说是一阵心烦,对80岁老人那颗运转了80年的心脏来说,带来的是一阵心颤,还有血压惊得从130飙升到160。说话声音低10分贝,年轻人只是觉得没有听清楚,老人却是根本没有听见。喝水后排队一小时,年轻人或许无大碍,对老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去两次洗手间,憋着的结果会是失禁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不经意的细微处,却往往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大障碍。

如今,北京进入老龄化社会,适应老龄社会的服务、环境,还需要在细微处更进一步精细化。

本报记者 童曙泉 贾晓燕 刘冕 实习生 李佳乐

本报记者 吴镝摄

(责任编辑:王昕)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