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北京再提单双号限行引质疑 专家:别光盯着百姓【2】

2012年10月17日10: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限行应给车主一定经济补偿

在受访专家看来,靠限行来治堵,其效果多是“短期立竿见影,长期回归起点”。

刘莘认为,限行之所以陷入这一怪圈,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没有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长期只让老百姓做牺牲不公平”。

“北京地铁有那么快捷方便吗?北京地铁站旁边有大片的停车场吗?北京出租车有那么方便、不会拒载吗?北京周边的卫星城可以上班居住都不进城吗?”网民“Alan郝”提出,限行不是一定不可以,但限行之后,被限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怎么满足,这些都亟需政府解决。

“如果经过严格的调研、评估、听证,必须要采用单双号限行政策的话,要有经济补偿机制。”刘莘告诉记者,“比如,扣除本意是覆盖全年的保险费、扣除一定的养路及车船使用税费等。此外,必要的停车费、车辆闲置折旧费,也应考虑在内。如果这些都做细了,至少政策引发的震荡会小一些。”

在赵杰看来,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网的更科学建设也刻不容缓。

“无论开车还是乘公交车,人的出行需求必须满足。如果单双号限行了,政府就必须把替代性的出行方式安排好。”赵杰告诉记者,当前的问题是,开私家车有时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根据我掌握的数字,有调研显示,出行还是私家车最便捷,从速度上来看,开车是1的话,轨道交通是0.8,地面公交只有0.5。如果不开私家车,政府对公交的补贴力度,就要加大,服务也要提升。未来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的话,应该是给大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权利。”赵杰表示。

北京交通大学梁青槐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公交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公交出行比率通常都在60%以上,我们现在平均才40%左右。”

今年8月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

杨宏山最后指出,从更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尽到“合理规划城区”的责任。“北京的城市结构是一个强中心、放射性的,外围小区资源不足,决定了城市越中心密度越高,进出城的时候,放射性道路和城市相交的节点上,拥堵肯定成问题。”赵杰说。

杨宏山认为,未来政府要做的是合理规划城市“分中心”,并配套好就业、医疗、教育等资源,保障功能齐全,避免老百姓“一有事就往城中心挤”。限行,也就不会再成为怨声载道的词儿。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责任编辑:王昕)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