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11:27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通过微博建议“错龄入学”,即男孩比女孩晚入学,引发社会热议。其理由是:男童智力发育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一部分男生学习跟不上,在小学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心理压力大。因此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
确实,男女儿童智力发育存在时间差。但这并不是男生普遍“拼”不过同龄女生、从而受到歧视的终极因素。只关注于上学年龄的早晚,不正视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同的天性,无助于最终解决阴盛阳衰之类的“男孩危机”。
事实上,在校受重视程度,男生和女生没有明显差别。而且,男女儿童的智力发育时间差,并不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有专家说,这种性别之间的智力差距,随着年龄增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老师督促下,在二、三年级时就会越来越模糊。人的发展好似一次长跑,有的男生起跑时虽然慢了一些,不等于他日后就赶不上,男生的后发优势甚至可以很强。何况现实中,早入学也有学习成绩好的,晚入学也有学习成绩差的,每个孩子的天资和早期教育程度不同,不能以生理年龄一概而论。
此外,“错龄入学”操作起来相当麻烦。如果男孩子晚两年入学,还得晚两年读幼儿园,或幼儿园得多读两年,男生们毕业也晚,工作也晚,结婚年龄或许更要推迟,这对男生们的影响将非常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再说,在“不输在起跑线”口号的氛围下,现在的家长恨不得让自己孩子早上学,越早越好,谁会搭理什么“错龄入学”?要推行的话,不但关系到父母教育观念的改变,还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才能保障实现。
笔者认为,“错龄入学”的建议没必要采纳推广。要改变学业上的“女强男弱”,与其“错龄入学”,不如“弹性入学”,“错龄入学”引发热议的最大意义,或许只在于提醒我们,适当放宽6周岁入学的硬性要求,让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确定上学年龄,比如在美国,儿童入小学的年龄为5到7岁,由家长(监护人)自主选择,我们的入学年龄也可这样因人而异。
与此同时,改变目前更有利于女生的成绩评价体系,不再以成绩、纪律为评价指标,一视同仁地培养、评价孩子,也是最为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