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8日09: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
闫新生作品(局部) |
闫新生的水墨作品,着色极少,笔墨简单却不失气韵,有一股来自土地的素朴与单纯,清新淡雅。他说,这样的呈现都是自己的天性使然,是骨子里的东西。
闫新生自幼喜爱绘画。他的父亲曾学过画,常常把李可染、钱松岩、王雪涛等人的画册买回家,还会对年幼的闫新生讲自己画友们的故事……慢慢熏陶之下,闫新生开始对绘画入迷,他也有了自己的画友圈,并开始临摹名家山水画。1987年,闫新生考入河北师大美术系学习;1991年毕业后到邯郸大学任教,期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
闫新生以水墨花鸟为专攻。“这首先要归功于我的大学老师朱介夫、杜炳申。他们都给我的写意画打高分。朱先生把我介绍给他的老师高冠华,高先生又指导我如何理解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闫新生说,其实他个人更加喜欢徐文长、齐白石。
闫新生的花鸟作品,随意而不草率,单纯又很丰富,蕴含着一股子灵动随性在其中。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评价说:“自由书写、即兴运笔、性与心会,是闫新生花鸟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构思谈不上胸有成竹、深思熟虑,有时动笔之前头脑还处在朦胧之中。可一旦运笔于纸上,灵动思维的机器立即启动,一笔接着一笔,点擦皴染,似行云流水,自自然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其作品“取材立意有文人传统,但不是古旧书斋的温文尔雅气息,在遣兴运笔之际,笔端的那份情感已经含有了来自土地的素朴与单纯。”
而闫新生自己说,就技术层面而言,黄宾虹的话“画家画画不像木工接木,木工生怕不死画家生怕不活”对他影响很大。他的作品更多地是反映了内心的追求。“我认为散淡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追求宁静、返璞归真,追求自由。艺术是人在追求自由中产生的,因为在现实中得不到,只有通过艺术的梦幻去实现。”他认为,在艺术的“旷野”中,人可以任意撒野,把压抑的疯狂、过剩的精力都释放出来,最后归于自由,归于平淡,得以解放。“艺术没有法,没有法律。它只是抚慰你的灵魂,使人成其为人,使你成为你自己。”
与许多画家不同,闫新生认为写生来的东西不一定好。他画老玉米就没有写生,全凭以前自己在玉米地干活,捉野兔、蝈蝈,倒田鼠窝这些经历记忆来画。“所谓不用写生就是不要拘泥于写生。但必须见过它,并跟它有故事,经常把它的名字放在心里,有亲情。这就是从内心生长出来的植物,不是从地里生出来的。从地里生出来的是写生,从心里生出来的才是创作。”现在,闫新生还经常到田野里游逛,不带画本,就是看,就是感受。他说,这比画到本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