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8日09: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
意思萧散 |
![]() |
梅花小寿一千年 |
竹下风清——祝竹篆刻书画展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祝竹篆刻近作200余方,书画作品60余件。
祝竹字竹斋,江苏扬州人。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时代即操刀弄石,习字作画,乐此不疲。先后师从印坛名宿丁吉甫、蔡易庵、孙龙父等先生。上世纪80年代起,潜心绘事,专攻竹石花卉,艺事日新。祝竹继承了清代扬州文化的传统,入古出新,直书胸臆,对中国传统艺术程式作了会心的营造。他那清净而恬淡的心境,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艺术世界。他的篆刻,清刚静穆,典雅精巧;他的书画,风姿绰约,清新怡人。
祝竹还是一位出色的印学家,出版了多部印学著作,提出了许多关于印章创作和印史、印论研究的真知灼见,嘉惠印林。他的著作有《中国篆刻史》、《汉印技法解析》被书法篆刻界认为是高等艺术教育最好的篆刻教材之一。
本次展出的200余方印章原石,有荔枝冻、极品芙蓉石等精美珍贵的印材,多为祝竹近年来创作的篆刻精品,其中尤以多字印和长篇边跋文字引人注目。石美、钮美、印美、款美,再配以精美的原拓印谱,祝竹的展示方法,在当代篆刻展事活动中无疑具有开创意义。同时展出的60余件书画作品也是形式多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强烈的金石趣味。展品前悬有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题赠祝竹的诗云:“丹青铁笔广陵春,更有文章追远人。我到维扬君作伴,年来惟此最消魂。”充分表现了老先生对祝竹的赞许及他们之间的友情。
祝竹古典而清新的艺术,是他悠然平和生活的映现,是古今艺术经典的涵濡,是江南文化给予他的蒙养。他在艺术上的审美风范,既有他身上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也有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本次展览也给观众带来了艺术审美的启迪和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