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刻绘艺术家张大林:笔墨遒劲,气韵优雅

2012年09月19日14:50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海外网电(李深根)张大林,1963年2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写意花鸟画家、篆刻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讲座教授、中国当代写意田园画派代表人物、中国花鸟画研究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等职。在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曾得到张立辰、田黎明、陈平、毕建勋等老师的指导。张先生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30余年,擅长写意花鸟尤长画竹,四君子、葡萄和大鸡,其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情,富有哲思灵气,充满力量与生命。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参加多项大展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权威单位和知名人士收藏。中国外交部曾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并入选《中国当代书画选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选集》、《中国青年书画家艺术辞典选集》、《中国书画家简明辞典选集》、《国际篆刻大观选集》等十余部辞书。1997年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世界书画家艺术协会联合等十余家权威单位联合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当代书画研究——中国花鸟画大家》等书籍。中国书画报、大众日报、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报等多家报刊曾多次发表。 中央电视台、《荣宝斋》《中国美术》、《收藏界》《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名人》等近50家媒体都做过报道。作品多次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2006年6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课堂艺海星光》栏目邀请写意花鸟画家张大林先生为花鸟画讲座教授。  
 
张大林先生是一位拥有“名人”光环的花鸟画家。“在花鸟画领域,张大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有人这样评论说。2007年中央电视台几乎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了他的花鸟画教学讲座,他所创作的《岁寒三友图》﹑《墨梅图》成为中国花鸟画的典范之作,风靡大江南北,其中《墨梅图》在2007年瀚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10.45万元拍出。笔墨遒劲,气韵优雅,是张大林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张大林花鸟画既有传统功底,又有创新气息,深得画界好评。 品张大林先生花鸟画,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笔墨功夫。笔墨乃中国传统绘画之根本。中国画史可以看作是笔墨发展史。一副好的国画作品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视角元素。有素养的画家,出笔就不同凡响。要获得高妙的笔墨,必须加强个人心性修养和吸收自然灵气。心神高远,则笔墨深厚,笔墨已成为画家心胸﹑禀赋﹑气度﹑性格的反应,画家文化积累和知识功底表征。画家林墉说道:“笔墨当有难度、深度、高度,始能立身传世。”
 
张大林曾自言:“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笔墨运用的灵活、纯熟,浓淡焦枯,恰到好处,达到符合物象精神的种种要求,就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我经常在一个事物的描绘上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研究。一副艺术性强的作品,要求笔墨高、构图新、色彩好,而这都需从笔墨技法中寻求。”笔墨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心灵迹化,更是中华民族素质内在美得具体呈现。因而“笔墨”不是“笔”和“墨”的工具概念,也不是单纯技
 
法的概念,而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浓缩和折射着汉族文化的信息,简言之:笔墨就是文化。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画家;但最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与外在宇宙达成某种和谐,既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品张大林先生的花鸟画,同时让人感受到画面洋溢的气韵魅力。气韵作为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之一,他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精妙的创作构思和精纯的笔墨技巧。中国画的“气韵”需要“笔墨”来实现,“笔墨”和“气韵”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了笔墨的韵致,便无所谓中国画了。在古人眼里,气之有韵犹如声之有韵。可以说,“气韵”中气一以贯之,韵由气生,气由韵成,气韵一体,不可分割。在中国画艺术领域内,都很重视作品的气韵,并以此作为品评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文论有魏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书论有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画论有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以此作为论画总的要求和最高境界。气韵体现于画家的生命精神和气度立意,体现为画家的共同认知和努力追求。张大林先生在接待记者采访时坦言:“我其实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且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品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诣,进而达到气韵生动。我在画藤、叶时,泼墨淋漓,落笔常如奔马不羁”但我的宗旨不以奇肆怪异的造型求变,而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网上浏览张大林先生的有关资料,还能感受到画家张大林先生那强烈的革新意识和创新追求。“要充分表现时代气息,就必须认真研究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推陈是为了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就是要掌握前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方面的成熟经验,全面研究历史发展中的继承关系和风格演变,还要研究他们在用笔、用色、构图、取材上的不同特征和创作技巧,通过分析、比较、观察、临摹的方法,去认识和体会他们的创作规律,进而找出他们的优缺点,吸取他们的长处。还要系统地阅读画史、画论、画跋、画录一类的理论和著作,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注重革新,今天的花鸟画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但内容要新,而且在表现形式和一切技法中也要掺入新的血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张大林先生坚定的认为:“不同的画家,所处的环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徐青藤的豪放,陈白阳的淡郁,八大山人的厚朴,便是很好的例证。正是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语言,才使他们各自成家,并在绘画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花鸟画传统,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大胆创新,并深入现实生活,开掘个人新风格,就一定能够创作出不同于古人的、具有活力而富于时代气息的好作品。”
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
作品
(责任编辑:安鑫)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