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希拉里访华背后的三重考量

2012年09月10日14:4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9月4日至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展开了她四个月之内的第三次亚洲之行,这也是她一年之中第二次访华。时值亚太地区由于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屿纷争日趋激烈、南海问题硝烟再起,希拉里此访显得尤其微妙而关键。作为美国政府首席外交官,四年来希拉里成为美国政府亚洲“再平衡”战略的身体力行者,此次访华背后,有其多重考量。

使亚洲斗而不破,保地区霸权

保持亚洲国家的“斗而不破”,从而维持美国的地区霸权地位,是希拉里此次访华和整个亚洲之行的重要目的。

近期围绕日本与周边国家出现的岛屿争端升级的情况,显然不符合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国在亚太的三大利益分别是霸权地位、经贸关系和盟友安全。东北亚的四大国,中俄日韩联手对抗美国大概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区域格局。相反,日本与其余三国保持适度的紧张关系,则为美国居中协调、运筹帷幄创造机会。

然而,美国的矛盾之处在于,朝鲜才是其本地区的最大威胁。保持美日韩的统一战线,对解决朝核问题至关重要。尤其日、韩国都是它的盟国,“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保持这种微妙的平衡,对美国人来说很难拿捏。更麻烦的是,在所谓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上,正如有中国学者指出的那样,是日本在挑战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安排。如果美国纵容日本而引火烧身,将是美国亚洲外交的最大失败。

防范 接触,对华政策心态矛盾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仔细考察民主与共和两党的竞选纲领,会发现美国人虽然在经济、社会议题上斗得不可开交,但在对华政策上却接近达成共识。两党都表示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但是都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尤其在知识产权等领域都宣称要对华“更强硬”。

此次访华,希拉里一如既往地重申“建立牢固与建设性关系的重要性”。然而,如果将近年来美国军方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称为防范的话,防范加接触越来越成为2010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显著特点。

近期,美国国务院在南海、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言不由衷”的说法,以及美日联合举行“反夺岛”军演,尤其反映出美国既想保持区域稳定,又不甘错失阻止中国地区影响力扩大良机的矛盾心态。

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显然不完全是针对中国的,但是如果其沿着遏制中国的方向发展,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将指日可待。

展现外交成果,助力奥巴马大选

希拉里此访不容忽视的一个背景是美国国内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不过按照美国法律规定,现任国务卿必须遵守无党派色彩的原则,不能出席任何为两党候选人选举造势、募款的政治场合。因此,希拉里只能“遥祝”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一切安好”。

但与此同时,由于希拉里此行是美国国务卿首访南太库克群岛和东帝汶,其历史开创意义显而易见,这无异于展示奥巴马的亚洲外交成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志新)

(责任编辑:云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