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好鸟相鸣  梅韵犹存”——当代画家刘好的绘画人生

2012年07月16日00:42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刘好先生正在作画

海外网电(张允辉  黄思斯摄影报道)“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梅韵犹存,沁人心脾”喜鹊和梅花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的题材,刘好先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当代实力派画家,对喜鹊和梅花也颇为喜爱和擅长,其梅花清新高雅,喜鹊灵动,俏皮的喜鹊或立于枝头,或挥动翅膀,流露出画家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须知书画  本来同源”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中不难看出一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命题:书画同源。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国画的线条、笔触、用墨,处处都透露着书法的气势、意态和韵律之美。如此说来,一个在书法艺术上缺少磨练的画家,恐怕很难有很高的绘画造诣吧,而刘好先生则是“书画同源”的一个典型例子。

刘好先生自14岁开始师从金石书画家李滋煊先生学习书法,他学书时先从唐楷入手,再折回头上溯百年去写魏碑和汉隶,尤其是对东晋《爨宝子碑》和南朝《爨龙颜碑》的研读和临写,曾投入过很大的心血和精力。除此以外,刘好先生对宋代书法四杰苏、黄、米、蔡的艺术造诣,也一直不胜仰慕,系统的书法学习给他之后的绘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画讲究写,包括写实、写意,就突出一个“写”字,而书法就是表现一种写的这种方法和功底,刘好先生画梅花干时,常常是以“写”代“描”,表现苍劲挺拔的感觉,那种毫颖竞走龙蛇,笔底幻化万象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1983年,19岁的刘好开始和张志超先生学习西方绘画,临摹了一些法国十九世纪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这些对于他后来的绘画创作,在造型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中西方的哲学观、文化底蕴的不同,使得刘好转而学习国画,1985年,他考入西安中国画院国画研究班,开始系统学习国画。

喜上“梅”梢  独具一格

喜鹊被中国人称为“吉祥鸟”。“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中国人对喜鹊的喜爱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尤其在民间,人们甚至将喜鹊奉为“报喜鸟”,喜鹊就成了最吉祥的一种符号和图案。

喜鹊走进刘好的绘画世界,是缘于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绘画初期,刘好到外地举行绘画交流活动,一位朋友看到他的作品后,认为他所画的喜鹊不够专心。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流传在东北的传说故事:寒冬时节,大雪纷飞,有位小伙子为了给母亲找到棉花取暖,在大雪的树林里拼命寻找,找啊找,终于把棉花找到了,盖在了母亲身上。最后小伙子却冻死了,变成了一支鸟,当地人把这支感天动地的鸟叫六棉鸟... ...这位朋友告诉他,当地说的六棉鸟,就是北方的喜鹊。这个传说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年轻的画家刘好。从此,喜鹊成了刘好笔下的精灵,成了他要干出一番事业的绘画对象。为了画好喜鹊,他特地养了很多只喜鹊养在家里,每天观察喜鹊的栖居方式和生存习惯,认真描摹喜鹊的造型与毛色,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喜鹊迷”。

然而当今画喜鹊和专攻喜鹊的人不在少数,如何摆脱平庸,在这个领域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呢?刘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有一天,刘好在月下散步,看到月光照在树稍上,那婆娑摇曳的光影,他突然获得了一种启示。他认识到,从古代绘画的技巧与功力上,他无法超越前辈大家。他必须找到自己的艺术技巧,于是,开始将民间的版画技巧与古代绘画技巧相结合,使自己笔下的喜鹊图独具一格。“喜上眉(梅)稍”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刘好将自己最擅长的喜鹊与梅花穿插搭配,尤其是高洁而不屈不挠的红梅,使他的画作多了几分淡雅,几分清幽,寓意更加丰富,意境也更加深远。

“宁静如水  潜心艺术”

刘好,号菩提子,或许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号有点奇怪甚至难以理解,然而对于刘好先生来讲,却有一份深刻的寓意在其中。心静如水,面如佛缘,取号菩提子,将自己置身于无欲无求的佛家理念中,与现代都市的物欲横流十分相左,或许刘好先生是想在这样一个商业化、人心浮躁的时代守着一颗宁静的艺术之心,潜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吧。

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中心书画协会西安分会会长、陕西汉风画院副院长、陕西太白画院副院长、华山写生基地副主任的刘好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西安理想美术教育文化传播公司的创办者。创作之余,他还致力于美术教育,期望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使国画艺术得到传承。在美术教学中,刘好先生非常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国学、美学、文学等都是学画之前的必修课。在他看来,只有修好了传统文化这门必修课,才能真正领悟到国画艺术的精神,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努力,让刘好先生收获了很多赞誉,他华润平和、雅俗共赏的作品多年来受到书画界同仁的好评,多次参评并获奖,且被国内外诸多人士收藏,其画作已自成面目,不同凡响。刘好先生告诉记者,之后他将开始自己新的规划:他将去到陕西的一些贫困地区,用自己的画作拍卖所得,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读书。同时,他还要走到更多的地方去写生,将山水画的技法嫁接到花鸟画上,与大自然相结合,使自己的画作更加厚重,更加耐看,并怀着一颗心平气和的心境,不断超越自己。

刘好先生画作

(责任编辑:安鑫)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