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给语言自由生长的空间

叶匡政 

2012年07月23日09:09    来源: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现代汉语词典》每一次修订,都会受到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第6版的出版仍不例外。媒体报道称,这次《现代汉语词典》最大限度地跟上时代脚步,收录了大量时髦词,像宅男、宅女、两限房、群租、北漂、拼车、愤青、闪婚、傍大款、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语文的活跃。新创造的流行词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自发地制造与传播新词。

是否急于把这些新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我认为仍值得探讨。语言和文字的规范虽有利于人们的沟通,但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不可过于强调“跟进”时代。“五四”时期也曾经是一个新词大量涌现的年代,很多新词留下来了,也有大量新词随着时间流逝早被淘汰,像梵哑铃、司的克等。改革开放之初,也流行过很多新词,像万元户、走穴、倒爷等,现在人们已极少使用。如果把这些词过早编入词典,规范下来,反而会影响到语言的自我淘汰与发展。语言规范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它的稳定和继承,也要给它充分的自由,允许它自我发展与变化。只有新要素积累到一定历史时间,才有淘汰旧要素、规范新要素的必要。语言更多的是约定俗成,所以要尊重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

有人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和教育系统颁布的语言规范政策对语言存在过度规范的问题。由于对语言管得过宽、过死,一些经过10多年教育的人,对高尚、高雅的词变得漠然了,网络之所以新词层出不穷,也是这种逆反心理导致的。所以,一方面有关部门天天强调语言、词汇规范的重要,一方面民众的语文水平有急速下滑的趋势。语言有自己的生命力,语言的尊严也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它有自己的生存与淘汰方式,人为的规范只会导致一个民族的语言在语法和词义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空缺,语言会变得越来越贫乏。

此外,还有对方言土语的规范问题。各地的方言是普通话最主要的源泉。60多年来,种种原因已导致很多地方的方言濒临衰落或消失,普通话从方言中汲取的营养也越来越少。方言土语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然而由于不允许在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上使用,今天的普通话,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都可能变得越来越枯燥贫乏。普通话如果失去方言的滋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它毕竟不是天然语言,而是人造语言。方言的生动性,是普通话永远无法抵达的。我们看到,小品和电视剧一旦使用方言,总能受到观众热捧。可以设想,假如明清时代,朝廷也有一纸禁令,要求所有戏曲全统一成华北官话,今天我们不可能看到如此之多的地方剧种。

请让语言在各类艺术作品中,有自由呼吸和生长的空间与时间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责任编辑:张东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