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电(张允辉 姬存众 原建军摄影报道)“依托三大支撑平台,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公路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成为国内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全球知名的最大的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强晓安在和媒体集中座谈时如是说。
7月5日上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来自中央驻陕和省内媒体编辑记者一行3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抵达西安国际港务区,先后参观了西安华南城、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展示馆等处,直观感受西安国际港务区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随后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主任强晓安,国际港务区纪工委书记李翔等园区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座谈。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在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屏看完推介短片之后,也都不停感叹片里的那句宣传语--“西安有的,沿海不一定有;沿海有的,西安也有了”。
座谈会上,强晓安主任满怀激情的向采访团成员介绍,经过三年多的夜以继日奋战,西安国际港务区各项工作均进展迅速,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国家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务区内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陕西打造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晓安同时介绍,截至目前,港务区已累计争取到国家、省、市支持资金12.03亿元;截至2011年底,西安国际港务区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14亿元;截至2011年底,西安国际港务区累计利用外资3201.49万美元,累计利用内资25.58亿元;截至2011年底,西安国际港务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所有市考指标的增速都位列8个开发区首位,各项经济指标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截止目前,园区累计招商开工项目38个,入区项目总投资累计超过640亿元。深圳华南城、新加坡迅通集团、迈科集团、中国移动、海尔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企业纷纷落户园区。
强晓安还特别风趣的介绍,2012年2月1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也收到了一份“情人节的礼物”,即全国第15个、西北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西安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进一步完善了“国际内陆港”的功能。此后,“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据悉,西安综合保税区也是目前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功能区之一。
“铁路港与综合保税区仅一路之隔,这种无缝对接的创立模式在国内尚属先例,是西安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经济先导区和对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强晓安称,西安国际港务区不仅拥有普通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将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检疫、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形成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将打造成为立足西安、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国最大国际内陆港。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赴港务区调研时也曾给予高度肯定,并强调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树立全球视野,融入全球经济,实现国际接轨。作为西安开放型经济支撑平台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要着眼长远、着眼基础、着眼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集约发展。要按照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关于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指示,站在未来几十年、上百年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要统筹规划,一步到位,对每一条道路、每一处绿化、每一栋建筑都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体现港务区的特点,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在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后备人才、亟须人才培养,为建设运营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努力打造西安开放型经济的先导区。
另悉,沃尔玛、联邦快递、马士基、迪卡侬、住友商事等外资企业,联想集团、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目前均已和西安国际港务区达成合作意向。新加坡讯通、西安广汇汽车园、西安华南城、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医药物流基地、西安国际陆港物流企业聚集区等多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和运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