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手控对接成功?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为了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开展了前期的科学研究,验证交会对接控制的模式、机构、界面是否符合人的心理、生理认知特点,根据验证结果为工程研制适合航天员的交会对接工程系统提出了要求。同时,研制了手控交会对接的模拟设备,还专门研制了单项的训练模拟器,并对现有的全任务训练模拟器进行了增补和改进。
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航天员的手控交会对接训练细分为多个科目,训练从难、从严。科目设置考虑到阳照区、阴影区、有参数、无参数等多种状况,模拟了可能发生的40多种故障,同时在训练中也随机设置故障和偏差,给航天员增加噪声等干扰。
“设置各种情况,主要是为了从实践出发,使航天员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能实现对接。”吴斌说。
为使手控交会对接万无一失,航天员在地面进行了上千次的训练。“手控交会对接的精度甚至比工程给定值还要精确。”吴斌说,“负责交会对接任务的刘旺,训练已经达到1500次。在仪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他仅靠光学显示就能够操作。”
何宇说,系统对飞船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部分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样本”,在地面模拟器上进行了测试。飞船针对载人交会对接形成了多种预案,确保飞船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安全地退回。此外,飞船系统还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作为“地面支持岗”,陪同航天员进行交会对接训练。
“这有些像汽车驾驶的‘陪练’,及时提醒航天员的操作、驾驶习惯。”何宇说,“交会对接充满风险,要保证飞行器的安全,更要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