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柏林地铁上的阅读时光

2012年05月25日17:07    来源:海外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柏林地铁
 
 
作者于柏林大学图书馆
 
阅读时光,这个题目其实想表达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自己在地铁上的时间大都用来阅读;另一方面指书籍里面蕴藏着的岁月和时光,书籍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者他们各自的人生阅历,阅读时光也就是阅读作者的人生。阅读古人便是与古人通气、阅读今人便是与今人闲聊。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总是不离不弃。而且是否阅读,完全凭一己喜好决定,想看哪一本,想什么时候看都可以。不想看的时候丢弃一旁、束之高阁,它也不生气,想看的时候拿来翻一翻,又能愉悦自己的心情。所以,我的柜上、包里总是藏着一两本书,无聊或者有兴致的时候都可以随意翻阅,不亦快哉?
 
初到德国,语言尚未精通,读起外文图书自然困难重重,专业的外文书籍自然不得不啃,但是闲情逸致的时候,比如地铁上,看中文书则轻松得多。德国的交通系统很发达,尤其是柏林,除了BUS以外,地铁线四通八达,有U-BAHN和S-BAHN两种,每天上学或者做事或者上超市买东西,总有许多时间是在地铁上度过的。我大概算了一下,每天平均有两个小时花在交通上。这宝贵的时间,不充分利用,那真是又可惜又无聊。于是想起鲁迅的名言:“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BUS上面比较颠簸,看书容易伤眼睛,而且坐BUS时间也相对较少,而地铁在行走的时候比较平稳,手捧一册做阅读状,想来也是不错的。也不光我是这样想,在每天必走的去柏林自由大学的U3线上,常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在认真阅读。于是感叹德意志真是个爱学习的民族。
 
我常读的书基本上都是文学类,小说、散文、诗歌等等。最近在地铁上看完的书有汉堡大学关愚谦教授的《欧风欧雨》,他的自传体小说《浪》,还有他的夫人汉学家海珮春女士的《德国媳妇中国家》,阅读他们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样,享受到巨大的阅读的快感。还读了余光中先生的《青青边愁》,感受到余先生的文和诗,精致、典雅。读得最多的是诗集,有《冰心玉壶(绝句选)》、《中国大陆现代诗集》、《郑愁予诗集》、《昌耀诗集》、席慕容的《七里香》、《边缘光影》等等。读诗的感觉是最为惬意的,因为短小,易读,一两分钟便可读完一首。偶尔看到一两句精妙之笔,心中便为之雀跃。有的时候读入迷了,甚至错过了站点。还好我经常上课的语言学校在终点站,所以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扎在图书里了。
 
据我所知,在柏林有三个地方中文图书较多:柏林自由大学教育系图书馆里边有专门的中文图书陈列室,感觉最多的是鲁迅的著作,整排都是。不过只能在室内看,书不可以借出。柏林佛光山寺院图书馆,里边也多是中文书,不过都是台湾版的,繁体竖排,独具风格。书可借出,只需自行登记、偿还,不收费用。中文图书最多的当属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了,大概有四万多册中文图书吧,还有杂志和电影光碟。办个借书证,交25欧押金,押金在注销证件时可退还。我经常流连于这三个地方,消磨了许多个初夏的午后,温暖的阳光。
 
今天下午,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又借到了两本新书,一本是《海子诗集》,另一本是《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前者有粗犷豪放之美,后者则感觉特别清新。之前看过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视频,作词基本都是方文山,确实写得很美,值得好好一读。于是,又有了在柏林地铁上悠游的阅读时光。(李湖江)
 
——2012年5月24日
 
(责任编辑:邹雅婷)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