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新华社驻外记者采写了一组共六篇稿件,分别介绍了以伊拉克为代表的战乱国家、以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以赞比亚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以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菲律宾为代表的华侨华人聚居国家的六个孩子的故事,宛如六朵浪花,折射出全球各地儿童当今生存现状。我们祝愿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菲律宾:异国土壤中华花
年仅10岁,小伟就能流利地讲4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
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4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
然而,在家庭生活中,普通话和闽南话则是主要的沟通工具。小伟的父母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小伟就读的华人学校里,中文课占据了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
闽南话虽然只是中国一种方言,但由于菲律宾华人大多来自福建,因此使用频率颇高。对小伟而言,闽南话不仅是他妈妈的“娘家话”,更是他将来进入菲律宾华人经济圈不可或缺的技能。
小伟还爱听爸爸用散发着羊肉串香味的新疆口音,讲述诙谐幽默的家乡笑话。他已先后两次前往那片神秘的中国西域观光旅游,酸甜的奶葡萄、壮美的天山风光、令人垂涎欲滴的烤全羊,都给小伟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小伟在内的很多菲华子女都表示,如果菲中两国进行篮球比赛,他们会为菲律宾队加油;但如果是中国队和其他国家比赛,他们肯定会站在中国一边。这或许能体现出华人子女对两个国家的定位:菲律宾是家,中国是根。既然入乡,自然要随俗,但把根留住也是责无旁贷。据粗略统计,全世界海外华人约有5500多万。从中国宋代第一批福建人飘洋过海至今,菲律宾的华人已有300多万。他们在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下一代进行传统和文化教育。目前菲律宾全国共有大约170所华文学校,吸收学生10万余人。除了语言学习和家庭教育之外,华人父母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密切孩子与中国的关系。在菲华子女中,十有八九都曾经去过或计划前往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北京的长城、上海的外滩和各自故乡的风貌,都寄托着他们的向往。很多立志从商的孩子还表示,长大后一定要到中国做生意。
6月初,中华文化将再次在菲律宾掀起热潮。华人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希望一睹中国京剧脸谱展、茶道表演和电影展。他们为此正在紧张排练文化活动的开幕表演,并以这种方式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完)
![]() |